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精选 > 情场
我与麦积山

时间:2012-01-31 01:40:23  来源:  作者: 辛轩  浏览量:;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麦积山是甘肃天水的一座山,山上有石窟,石窟因有自北魏至唐宋历朝的雕塑和壁画而有名,却又因在甘肃天水之故而不被世人皆知。甘肃的贫穷落后众人皆知,而天水,经济指标

  麦积山是甘肃天水的一座山,山上有石窟,石窟因有自北魏至唐宋历朝的雕塑和壁画而有名,却又因在甘肃天水之故而不被世人皆知。甘肃的贫穷落后众人皆知,而天水,经济指标居全省的倒数第二或者第三,物价却是全省最高,房价是全省第二(只有兰州市黄金地段比天水高)。拿相邻陕西宝鸡做比较,在天水花五百元吃一桌饭,在宝鸡大约只有三百五十元。所以,尽管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尽管我们自己说同敦煌、云冈、龙门合称中国“四大石窟”,但还是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被减成“三大”而没了名份。即就是强说成“四大”之一,但如果要东来,宝天路上塌方塞车的严重程度为全国之最;西来则天馋路的交通事故也会把人吓倒,所以,不被世人所知就在情理之中。然而,麦积山毕竟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马上要成为5A景区,而且就在上一月的月底,天宝高速通车,天定高速也将于明年竣工,届时连霍线全部通行,该线一头起自中国的连云港,一头直接通向了西亚诸国。也就是说,向来为人所诟病的交通瓶颈即将破解。当然,好与坏都是麦积山自己的事儿,这里我想说的,却是我和它的事儿。

  天水早叫秦州,分四乡,麦积山在东乡,我的家乡牡丹园则在西乡。小时候听大人说,麦积山的佛爷数不清,曾经有一个和尚下决心要弄明白,每清点一个就在佛爷的额头贴片红纸,可每次快要清点结束时天就黑了,而第二天起来接着清点时佛爷额头的红纸则全找不见,而且天天如此。从那时起,我就知道麦积山很神秘。

  我第一次去麦积山是1985年,我们学校组织旅游,汽车一进入贾家河,同学们中有人便指着一麦垛状的山峰说就是麦积山,我留心一看,周围的山峰都比它高,它却侏儒一般,我便生出一些不屑。当时我非常年轻,不费吹灰之力就登上了散花楼,往下一看,人芝麻大的一点,这才觉着崖悬。而让我引以为豪的是我站在散花楼,有的同学则还在山脚下翘首怯望,我于是得意,便脱了毛衣向下抛出,而山脚的人以为有人跳崖,齐声惊呼,我则被他们的惊呼刺兴奋,一边洋洋自得地看着那毛衣纸片一样的忽高忽低,一边又以最快的速度跑下山,下山后还不尽兴,又沿着苍龙岭绕在麦积山后边,想攀着树枝向山顶的一座塔登去。我向着悬崖攀登,一米,两米,五米,十米,往下一看,万丈悬崖,此时才吓得魂飞天外,双腿抖动,站不起来。如果不是求生的本能,我的手肯定要从树枝上松开,真是上崖容易下崖难,肠子挂到树尖尖。等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来,便再也不敢想来。

  第二次到麦积山是90年,我们学校组织老师来旅游。因为我是教语文的,便在每个洞窟前仔细阅读简介,算有了点粗略的了解。原来,这儿有洞窟197座,佛像7000余尊,自北魏、北周开始,隋唐五代到宋朝,都有作品。并且据介绍历朝都有精品。脸红的是,怎么个精,我却是猪八戒吃人生果,食不知味。

  1998年我调进市文化部门,工作原因,我开始了对麦积山的了解。一有机会去我都尽可能地仔细观看,对北魏、唐、宋三个阶段的作品也渐渐能够区分,我的感觉中这三个阶段最明显的标志是魏瘦、唐肥、宋猛,至于其它细节,则不甚了了。2001年,我被抽调到“申遗”办,这是天水市政府成立的关于麦积山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的专门机构,有了更多的机会走近麦积山,对它的雕塑也有了仔细观赏,细心揣摩的便利,我开始被其精美的作品所迷恋,特别有一次,我陪同客人观赏罢第133窟,就在窟灯将熄,我们将要退出洞窟的一霎那,我看到了如来佛的灵魂,那如来不是我刚进洞时所见的塑像,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灵有魂,那慈祥的目光中充满万千疼爱,那抚摸罗具罗的手是那样的轻柔,而更让我激动的,是他在抚摸自己儿子的同时,太幸福了,幸福得连他老人家自己几乎都要被陶醉,更也许是为了要我分享他的幸福,他便把目光投向我,要我接住那无比的幸福。在这里我真不知道如何来向您描述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慈祥、平和、慧智、明亮------,我只知道就因了这个目光,我即被陶醉;只知道这个目光从此即刻在了我的脑海深处,永远不能忘却。在后来的日子,这个目光又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使得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味、咀嚼。那时正好是早上九点五十分,旭日东升,虽然那明亮的阳光没有直接照进洞内,可是它的余光,或者是散光中的一部分照进去了,古人在雕塑这尊像时,就抓住了它,独用了匠心,妙手偶得,以至于如今在某一种场合,如早上九点五十分、余光的多少照度,洞温的多少摄氏,空气的多少纯度,等等,栩栩如生的雕塑特色,出神入化的艺术特质便显现出来,而我正是万分幸运地奇遇了。我记得在中学教书时给同学们分析《晋祠》,其中描写的宋塑仕女栩栩如生,作者写到:“仿佛让人嗅到了她那温热的气息”,起始我对这个“气息”不以为然,我知道弄文字的人喜欢言过其实,这肯定也是作者夸大其词,可从这一次奇遇后,我才明白是我错了。我便从心里多次向作者道歉,尽管作者永年永世也不会知道甘肃天水的我还有着这种歉疚。

返回首页
打 印】【顶 部】【关 闭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