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提出实施“三个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我局进一步加强了水行政管理工作,现将该项工作简要介绍如下:
三、水土保持预防监督
按上级授权,我局主要负责黄河上中游地区六盘山以西甘肃省部分及甘肃、青海接壤地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监督、科研、示范、管理、协调工作。先后开展了公路、铁路、矿山、管道、通讯等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有效了减少人为因素新增水土流失。
天水站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职能的12年来,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开展了量大面宽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土保持违法案件调查取证等工作。配合上级对甘肃、青海、四川3个省,84个县的国家级重点防治区127座大型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水土保持执法检查和跟踪督查。近3年来,配合上级各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重点对铁路、公路、电力、电网、机场、煤炭等行业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
水土保持工程后续设计率、水土保持监测率、土保持方案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等显著提高,已从试点、示范向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
四、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天水分中心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天水分中心自成立以来,对甘肃、青海接壤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定位、动态监测工作。在长期开展水土流失原型观测的同时,对黄河中游地区六盘山以西甘肃部分及甘肃、青海接壤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定位观测。
10年来,先后完成“小流域监测评价数据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天水藉河重点支流治理项目”等多个监测项目,为上级《水土保持公告》的发布提供了可靠数据,为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五、水政监察和水资源管理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直属天水水政监察(水保监督)支队成立以来,认真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责,加强河道巡查,加大了重点河段监管力度。先后对黄河干流河源至下河沿、重点支流湟水干流(含大通河)、渭河干流(甘肃境内)3700多公里河道内以水电站、桥梁、石油天然气穿越工程为主的300多项涉河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和水行政执法工作;参加完成了《黄河源区管理办法立法调查研究报告》、《黄河流域水事超前管理办法》及《黄河法》立法调研等法律法规的编写工作,规范了黄河上游河道管理,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了水事违法案件的发生,营造了和谐的水事环境。
2005年以来,天水站加大省际界河水事纠纷的排查、化解和处理力度,先后对内甘川、甘青、甘宁和甘陕466千米多处界河进行了水事纠纷排查摸底,通过疏导、协调,完成了多起水事纠纷的调解工作。2008年,配合上级圆满解决渭河干流凤阁岭河段陕、甘两省水事纠纷;协调解决大通河珠岔峡水电站和引大入秦灌溉区青、甘两省用水矛盾,有效地防止了水事纠纷的发展和升级,维护了当事双方的权利和第三方利益。
强化取水许可管理,积极完成辖区内甘肃、青海两省限额以上28个取用水单位(其中,工业及城市生活取水口5个、农业取水口4个,大中型水电站19座)的年度核验、现场检查、用水量抄录、月报表统计和日常监管工作。实现了对辖区内取用水情况的动态化和常态化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水资源管理,提高了黄河上游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工作业绩突出,天水站先后荣获黄委会“十一五水政工作先进集体”和“五五普法先进集体”,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水政监察先进集体”和“黄河上中游流域取水许可管理先进集体”称号,多名水政人员受到黄委会和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表彰。。
六、经济工作
近几年来,相继开展了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河道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等经济创收项目。职工收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七、精神文明建设
经过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我局被天水市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命名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天水市秦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七年被黄河上中游管理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局长(兼站长):岳新发(工程师)
单位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公园路60号
邮政编码:741000
联系电话:0938-8213163(兼传真)
网 址:www.hw—ts.com
E - mail:hwtsbgs@163.com
二〇一二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