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业风采
探索七十载 只为黄河清——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七十年科研概况

时间:2012-08-14 15:19:32  来源:黄委会天水水土保站  作者:师明洲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探索七十载 只为黄河清  ——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七十年科研概况  师明洲   一、单位概况  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

  3、世行科研项目圆满完成

  完成的“植被工程监测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课题主要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了水土保持植被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罗玉沟流域进行了应用验证;通过高分辨率的QuickBird遥感影像判读,采用对监测对象总体特征估计精度较高的系统抽样方法,对判读结果进行验证;提出了罗玉沟流域光学植被盖度分级结果及分级图;对全流域坡面土壤侵蚀量进行了初步估算。该监测方法及评价体系的应用,为水土保持植被工程规划及效益分析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4、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

  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宽谷丘陵区农牧综合开发模式与示范” 子专题“天水示范点建设研究。重点开展了雨水集流工程与高效利用技术、庭院经济与主导产业开发、宽谷丘陵区农牧综合开发模式建设与示范推广3个专题研究,构建了流域高位、中位、低位“三位一体”梯层径流调控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微型沟整治技术,建立了庭院经济发展的主要类型、生产方式和产业培育途径,开展了节水早熟丰产经济林果葡萄等园艺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提出了适合宽谷丘陵区发展的庭园经济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庭园经济产业技术体系,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天水中山示范点,对提出的流域梯层径流调控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以及生态型庭园经济资源化利用与产业开发模式进行了示范推广,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促进了宽谷丘陵区经济增长、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5、水利部水沙基金项目成绩突出

  水利部水沙基金项目“泾河、北洛河、渭河(合称大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课题主要成果:

  渭河流域面积大,下垫面情况错综复杂,其水沙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千变万化。本次研究采取“水文法”和“水保法”两种方法,以水保法研究为重点。在技术路线上注重实际调查和核实基本资料,突出宏观综合分析和重点剖析,在研究分析方法上较以往研究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为水沙研究提供了说服力较强的论证资料

  水文法是以流域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为依据进行水沙变化的分析计算,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水保法属成因法分析范畴,侧重于各项措施对水沙作用的剖析,其分析结果可信性较高;无论水文法分析还是水保法分析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坡面措施减水减沙效益计算中,采用了“以洪算沙”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坡面措施减洪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以流域内小区观测资料为依据,流域洪沙关系是以实测水文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因此,“以洪算沙”法属统计~成因模型,有互补优势,可控性强,研究前景广阔。

  6 、黄科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进展顺利

  2012年申报并批复开题的黄科院院长基金项目“黄土高原‘丘三区 ’典型小流域产水产沙规律初步研究”课题,我站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课题有关事宜,落实了人员、制定了课题目标、解决了课题运行中有关问题。目前课题已完成的工作有:一是项目外业调查工作,主要是罗玉沟流域土地利用现状、下垫面变化、水保措施调查(淤地坝、梯田、林草、果园数量、质量、分布情况)、人为活动影响、河道弃渣情况、暴雨调查;二是2个专题研究报告提纲的编制,待有关专家的审议定稿;三是研究区域罗玉沟流域1985-2010年降雨、径流、泥沙、坡面径流小区、不同时期下垫面变化调绘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工作。

  四、未来科研展望

  1、提高区域水土流失观测能力,构建中尺度——藉河流域水土流失观测站网体系。

  一是在现有典型小流域观测站网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设施设备完善与集成,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观测结合传统观测方法,进行基于GIS的三维虚拟可视化系统的应用开发,实现对黄土丘陵沟壑第三副区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自动化观测。

  二是全面开展原型观测试验,补充完善坡面水土流失规律试验项目,加强沟道重力侵蚀、坡面与沟道水沙运动规律及坡面治理措施对减轻沟蚀的影响等试验研究;

  三是与藉河流域水文站网相衔接,根据不同的观测对象、观测层次,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使基础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应用向数字化程度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丘三区从微型集水区—小流域—中尺度流域完整的水土流失观测站网。

  2、以水土流失原型观测为支撑,以丘三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为主攻方向,加强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

  一是进行现有观测资料的规范化整编,为研究丘三区水土流失规律提供基础资料。

  二是进行罗玉沟数字化流域建设,将物理模拟与数学模拟结合起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建模技术,为丘三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创造技术条件。

  三是开展丘三区典型小流域水沙过程预报模型及水土流失预测预报区域模型的优化研究,区域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的研究,水土保持观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评价模型研究,逐步建立小流域预测预报体系,进一步建立丘三区土壤流失方程。

返回首页
打 印】【顶 部】【关 闭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Baidu
新闻 网页 mp3 贴吧 图片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