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精选 > 散文
小城吴砦八百年

时间:2014-05-08 15:48:39  来源:原创  作者:郭彦龙  浏览量:;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有一座小城,它有着一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八百多年前,有位英雄般的将领在此挥斥方遒,在此抗击敌人保家卫国;
有一座小城,它有着一个意义非凡的古老名字,八百多年前,有位英雄般的将领在此扎营筑寨,在此操练兵马飞跃沙场;

 小城吴砦八百年 

(一)

有一座小城,它有着一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八百多年前,有位英雄般的将领在此挥斥方遒,在此抗击敌人保家卫国;

有一座小城,它有着一个意义非凡的古老名字,八百多年前,有位英雄般的将领在此扎营筑寨,在此操练兵马飞跃沙场;

这座城,它叫吴砦,屹立于秦州东门的渭水南岸;

这座城,它叫三岔,扼守陕甘川三省的咽喉位置;

这座城,它曾经辉煌的时候,有着六院的衙署官址,那时它叫做三岔厅;

这座城,它败落于民国初期,那是公元一九二八年,杨二破城焚毁厅署;

小城吴砦,它曾经的规模不是很大,如今依旧很小;

小城吴砦,它过去不曾让世人尽知,如今亦是无名。

(二)

渭水涛涛不绝于耳,一段沧桑一段史。

这座很小的城,有着不一般的历史年轮,有据可查的建城时间已是八百七十三年有余。

公元1141年,南宋绍兴十年,抗金名将吴在此筑城,集结军马,阻挡大宋的宿敌金人南下。古城由此得姓为吴,最开始为城堡小寨,故人们又称此城为吴寨,古人寨同砦,所以叫做吴砦。古城的得名可谓“一语双关”,颇有讲究和意蕴。取抗金将军吴之姓为城的姓,以示人们对在此筑城,为百姓保家卫国的英雄的敬重和纪念。

吴砦城有一大姓,是为吴姓。此吴姓从吴砦沟里,也就是现在的秦岭村搬出来的,门第兴旺。公元1168年,吴逝于汉中,相传吴砦守卫将士为祭祀之便,在秦岭南坡松树沟口建立衣冠冢,立“吴将军之墓”碑。想必此处的吴姓应该和抗金英雄吴有着千丝万屡的关系,说此吴姓是当年为吴守衣冠墓的吴姓亲属也不是没有可能。

清乾隆年间,吴砦城设三岔厅署,为县级建制,遂建城隍庙,祀汉忠烈纪信将军。至今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八日都有十多天的集会,在此期间,渭河两岸的陕甘人民聚于此或易货,或互访,城隍庙的对面就是大戏台,激昂的秦腔吼起来震动渭河两岸的山川水草,唱出了人们对英雄的无限追怀,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公元1790年, 清秦州判纵司建三岔镇牌坊,并陆续建戏楼、水陆寺、娘娘庙、春台观、火神庙、龙王庙等。从此,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商贾不绝于道。吴砦成为当年入陕通川的水陆交通要道。

公元1863年,清同治二年,太平军三万余人攻破吴砦城,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三岔厅并入天水县,1928年,匪患作乱,杨二攻破吴砦城,焚毁三岔厅署。

(三)

陇右文史甲天下,学校教育吴砦先。

陇右天水遍地都是历史,平常百姓家都以“耕读第”为自家大门的标示。从吴砦出土的旧石器时代器物如石球、石刀、骨针等证明,此地人类生息至少有七、八千年历史。而后发现的秦砖汉瓦,证明自有人类活动以来,这里一直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这就使得吴砦自古就有“书香”有了历史基础。

近代天水著名教育家成九龄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成九龄(1865-1938),字子炯,号鹤峰。幼攻经史,学识渊博。为清末民国时期麦积区三岔镇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清末授徒于私塾。民国年间,协助赵贵先生(成九龄之徒)创办三岔各地初小十二处,经营十余年,使三岔镇学校教育大有可观。

现在的吴砦有初级中学一所,校址位于当年的厅衙署旧址之上,在校师生五百余人(2006年),有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一家。

(四)

初中三年已往事,往日往日复往事。

我曾在这里生活了三年,三年间在本地同学的耳濡目染之下,在年长老师的孜孜教育之下,我对吴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在没上初中时,只知道大家说吴砦有多破烂,有多不堪,有一句俗话就说的很有力度:吴砦城,猪屎坑,大家都用这句话来形容雨后的吴砦大街小巷。

现在的吴砦城很小,没有了百年前的规模,有的仅仅是历史见证的那些残留的古建筑。现在的吴砦城主街道有两条,东西走向的一条,东头至乡卫生院,西头至310国道边,南北走向的一条,北至三岔古牌坊,南至乡镇府及合丰村。现在的街道上有王姓一家的老屋子,很古很旧的那种房子,木门木窗木结构,南北向的街上有古老的城隍庙一座,庙里供奉的是汉忠烈纪信将军,有古石碑多座。吴砦初中所在的地方相传为当年衙门的刑场,年老的老师曾不断的说过一些故事,同学之间也都传说一些刑场杀人有关的鬼故事。可见在吴砦人眼里,过去的那段往事依旧荡漾在每个人的心底。

后来我也知道了吴砦所在地合丰地名的某个来源,恰与三岔近代教育家程九龄先生有关。成九龄字子炯,号鹤峰,可能后人传着传着就给传错了,鹤峰变成了今天的合丰。吴砦附近的山名不知道有没有与“鹤峰”有关,我多年未回去过,当年也未曾知晓,如今就更不得而知了。

(五)

一座小城的八百年的岁月,经历了辉煌,也经历了战火,又在战火中悄然落幕。无数可泣的故事在岁月的沉淀之中,也慢慢的褪去了往日的斑斓。

 

  • 上一篇:狼渡滩
  • 下一篇:乡村行纪 [随笔]
  • 返回首页
    打 印】【顶 部】【关 闭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