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陇右文摘 > 名人轶事
后周世宗柴荣后裔 隐居兰州西固柴家台600年

时间:2011-12-29 02:18:14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讲述人:柴世昆 西固柴家台柴氏后裔  柴世昆站在春台堡前讲述先祖的往事     俯瞰西固区柴家堡村     柴氏家谱  西固黄河岸边的小村中,是柴氏家族600年的

  西固黄河岸边的小村中,是柴氏家族600年的家园。他们自称为“柴皇后裔”,柴皇就是雄才大略的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是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柴荣死后,留下孤儿寡母,江山被赵匡胤所夺。尽管柴氏后人被封为王,但也逐渐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如今人们只能从《杨家将》的柴郡主、《岳飞传》中的小梁王、《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等描写中知道有柴荣后裔。

  兰州是座移民城市,从唐朝灭亡到元朝建立的461年间,兰州经历了诸多战乱,人口急剧减少。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北宋管辖兰州人口仅为395户981人。元代至元二年,兰州区域在册人口约为1.5万人。为充实边疆,明政府从山西、江南等地移民实边,兰州也烙上了深深的移民属性。

  那么,柴荣后裔为何会在兰州的黄河岸边落户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移民故事呢?12月15日,柴世昆讲述了柴皇后裔在西固黄河边艰难创业的往事。

  明军攻占兰州后,先祖落荒而逃

  柴家台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说起来人口并不是很多,但细细追究,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却不少,如今散布在七里河、安宁、武威、白银、庆阳等地的柴氏后裔有些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不论走到哪里,只要说起先祖,柴氏族人总要津津乐道地说,先祖是后周皇帝柴荣。《金城柴氏家谱》中有记载,我们先祖是从军来到兰州。《金城柴氏家谱》是清咸丰二年修的,当时家族中专门请了西固西柳沟举人卢政写了序言。序言中记述,柴氏家族中存有乾隆年间,邻村儒林张君手录柴氏上台古城碑记中柴氏来历,这材料和柴家寺碑碣上的记述相一致。为“世宗皇帝之苗裔”。序言中卢政写道,柴氏先祖名叫柴波罗章,为督堂首领。“波罗章”可能是个蒙古语,应该是个官职,类似的称呼还有“平章”等,经常见诸史书。督堂首领也是个官职,算起来官位也不低。柴波罗章是从河北龙岗家乡从军的,一路转战,随元军到了兰州。家族中传说,当时他和王保保分段防守黄河北岸,他负责金城关以西到河口青石津一带。王保保负责金城关以东。此时,和柴波罗章一起驻守金城关的还有一位姓高的将领。

  他们上任未满一载,朱元璋就建立了明王朝,建年号洪武。随即,明军就在徐达等人的指挥下,大规模北伐。柴波罗章听到这个消息后,弃关而走。据记载,洪武二年明军攻占兰州,不久就遭王保保部围攻。我估计先祖就是在洪武二年后弃关的。家谱中说,先祖携带弓箭,在黄河边射猎维持生计。从当时情形来看,元军王保保部和明军在兰州拉锯,为避免战火波及,他才隐身荒原。

  后来在打猎过程中,先祖到了对格台,看到川里地势平坦,宜耕宜牧,于是就计划在此落户,估计当时形势也平稳了(洪武三年,徐达王保保在沈儿峪决战,王保保全军覆灭)。

  当年修谱时,家谱前面特地加上了金城,就是为了纪念先祖守卫金城关的缘故。这套珍贵的《金城柴氏族谱》早在1993年时被甘肃省档案馆作为珍贵文物征集走了。

  支援建设,舍弃数百年家园

  起初,族人居住在对格台山上。为何居住山上,主要是当时社会比较乱,山上容易防范,直到后来安定了,才渐渐搬到了川里。因为柴氏聚族而居,故而附近黄河中的峡谷就叫柴家峡,川就叫柴家川。山与河之间的平地自然就是柴家台了。

  实际上,在山上没有过多久就搬迁了。那时,全靠人抬驴驮,只能解决吃水问题,而无法满足长远发展。

  明初,从对格台搬迁下来时,族人大体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到了柴家川,一部分人到了柴家台,还有一部分人到了安宁堡。柴家川比现在的柴家台村大三倍,虽然称为柴家川堡,但实际上分为上下两个堡子。我舅舅家就在那儿,小时候经常去玩。我记忆中,柴家川的居民非常多,城里城外都住着人。解放前,皋兰县下设有柴川乡,解放初期一度为皋兰县安宁区柴川乡。后来归入西固区。

返回首页
打 印】【顶 部】【关 闭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Baidu
新闻 网页 mp3 贴吧 图片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