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人文 > 天水沿革
雄关漫道话关中 关中之名 始于战国(图文)

时间:2012-03-09 23:02:37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雄关漫道话关中  文/丁 晨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  由于关中并不是正式行政区域,自古就有不同的解释和说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关中自汧、雍以东

  雄关漫道话关中

  文/丁 晨

  

1317020894349.jpg

  

1317020894350.jpg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

  由于关中并不是正式行政区域,自古就有不同的解释和说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指的是宝鸡和潼关之间。

  西汉张良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东汉班固《西都赋》说:关中“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下之奥区焉。”

  古人的寥寥数语已将关中的山川、富饶和隘塞述说得淋漓尽致。古时,三秦大地四座雄关,扼据要道。雄踞于古代陕西中部的东函谷关、南武关、西散关和北萧关被称为秦地四大关塞。这些历史名关连接着漫漫交通要道,汇聚于古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京都长安,通往古代中国的四面八方,这四关之中的地域因群山环抱、四面关隘而得名关中。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号称关中最早的东大门,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30里处的王垛村。

  据史籍载,周武王伐殷,出函谷关,大会诸侯于孟津,即设专门管理函谷关塞的职官。当时此地恐怕只形成了一些隘路,真正立关是在战国初期。函谷关因关在峡谷,深险如函而得名。其中,劣道东西15里,绝岸壁立,崖柏林阴谷中,殆不见日。它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北濒黄河,南依秦岭,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函谷关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要道,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

  战国时,秦和六国分野的标志就在函谷关。正是由于函谷关的险要,秦国才能凭借函谷关的险阻,使关东诸国才没有攻进秦国。函谷关也是我国古代集大成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书《道德经》的地方。

  潼关建关最晚,却为四关之首。东汉以前并未设置关城,东汉末,曹操为防御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196)始设潼关,以后废弃函谷关。

  潼关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函谷关废弃之后,汉、隋、唐等王朝在关中建都时期,潼关是这些王朝京都长安的东大门。它因北带渭、洛水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南依秦岭,有潼关十二连城禁固而诸谷之险;东、南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险扼峻极。

  西周建国后,虽还未设置潼关,但一条连接长安的东大道成为宗周镐京与成周王城间的车马大道。设置潼关后,潼关道是横穿古代中国腹地、连接长安与洛阳的轴心大通道。唐代为上都长安、东都洛阳间修建大驿路,潼关的交通地位居诸驿路之冠。

  历史上,潼关自设关就战事频繁。唐王朝为了防御安禄山叛乱,派20万大军把守潼关,击败安禄山叛军本不是问题。可唐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遭叛军埋伏,虽官军奋勇杀敌,还是战败丢弃了潼关。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逃离。安史叛军就是沿长安东大道攻陷长安的。唐末黄巢起义也是由潼关十二连城进兵,攻破潼关,“甲骑如流,辎重塞途,千里络绎不绝”,直入长安。因而,潼关道也被戏称为亡唐之路。

  武关坐落在今丹凤县城东约80里的谷涧中。

  远在春秋时,此地设置“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秦、汉、隋、唐时期,这里是京都咸阳、长安南部的雄关要塞,即南大门。故关址周匝约3里,板筑土城墙,略呈方形,东、西各开以砖石砌券洞门,西门额凿有“三秦要塞”,东门为“武关”二字。关东沿山盘曲,崖悬虚深,狭窄幽长,山环水绕,险阻天成。

  武关道是古代长安经蓝田、商州通向南阳、邓州、荆襄以至江南的交通要道。由于它在军事上的特殊作用而备受重视。唐代,其交通地位仅次于“大路驿”——潼关道,唐以后武关道失去国道地位,但作为一条西北与东南地区相联系的捷径道路,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上的武关道金戈铁马、征战频繁。春秋战国时期,秦楚诸国多次兵出武关进行征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四次出巡东方,其中两次通过武关道。公元前208年,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首领陈胜的大将宋留率兵攻入武关。秦末汉初,刘邦领兵破武关,战蓝田,入关中,占咸阳,灭秦朝。

返回首页
打 印】【顶 部】【关 闭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Baidu
新闻 网页 mp3 贴吧 图片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