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陇右文摘 > 名家文论
行走“千堡之县”通渭县

时间:2011-06-30 08:30:4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清朝时期的卢家嘴堡角墩 ▲清朝时期的什川高庙山堡 ▲民国时期的四罗坪川堡 ▲宋朝时期的通渭寨瓮城   通渭县位于定西市东部。是古丝绸之路,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县内

 

  通渭县位于定西市东部。是古丝绸之路,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县内的无数山峦上,密布着大大小小的碉堡(通渭当地人称其为堡(bu)子),这些碉堡,权属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官堡,二为民堡。作为一种防御性的建筑,碉堡在通渭的历史上源远流长,特别是明清时期,进入中华民国,战乱频仍,烽火不断,颇受战乱的民众开始修筑碉堡以求自保。其他只有极少数在村落中修建的碉堡,仍被当地人居住。

  官民保全身家性命的防御工具

  在这片近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寨堡及其遗址随处可见。据不完全调查,县内有迹可循的古寨堡有1500多座,堪称“千堡之县”。通渭古寨堡如此之多,与其在河陇史地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密不可分。

  宋元以降直至晚清民国时期,兵祸连结,盗贼蜂起,通渭社会极度动荡。民生穷蹇无奈,只能人自为守,家自为守,高山险要之处和川台平旷之地,寨堡林立密布。至于20世纪前期,寨堡总数竟达1500余处,平均每两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就有寨堡一座,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堡之县”。通渭的碉堡,从可据的资料查阅,最早有记录的成形堡城为汉城川古城,在“县西八十里,依山为城,四面皆险阻”。

  宋代时,为了实行对陇右地区的有效统治,朝廷先后在县域内修筑鸡川寨城(在今鸡川镇司家川村)和檫珠谷大堡(在今什川乡古城沟村)。元明时代,地方官民饱受兵匪侵扰,寨堡的防御功能越发明显,因此数量大为增加,而且地方官员也将修筑寨堡作为一项要务来抓。万历年间,县内共有“墩堡”49处。清乾隆年间,增至56处。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发生回民大起义。次年,回军遭受清军镇压后进入甘肃。此后,通渭境内连年兵荒马乱,生灵涂炭。寨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最为坚固有效的工事,堡子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卫作用,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到了光绪19年(1893年),县内寨堡增至95处,其中西部最多,有36处。清末民初,由于社会极度动荡不安,人们筑堡更是风行一时。这段时期,境内各山、梁、川、台都筑有大小、形式各不相同的寨堡。按修筑者和所有权的不同,这些寨堡大致可分为官(集体的)堡、族堡、家堡三类。1949年以后,修寨筑堡的历史才告结束。目前,全县以“堡”命名的村社仍有70个,仅此,也可窥历史之一斑。

  据不完全调查,保存完好的、半毁坏的和成遗址形式的各占到三分之一。其中,保存完好的大多数为民国时期所筑,而且以家堡居多,半毁坏的多为近代以来所筑,已成遗址形式的多为明代以前所筑。

  保护古堡时不待人

  通渭古寨堡如果从秦长城算起,则从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至解放前期共22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汉城川古城算起,也有2000年的历史了。

  其中秦长城、汉城川古城、宋金时代寨堡及马营监城遗址尚存,而且大部分已经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通渭18个乡镇的332个行政村,都有古寨堡分布,可谓星罗棋布。无论在高山之巅,还是在沟壑之畔,人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古寨堡,而且有些地方的寨堡密度很大,如第三铺申家岔,在这片不足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有5座寨堡,其中2座里、外落城的家堡和1座碉堡保存基本完好。通渭寨堡有四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不规则形等形式。其中四方形寨堡最多,约占寨堡总数的一半以上,以家堡为主,如安家堡、张八爷堡等。以平襄镇河南村“张八爷”族堡为例,东西长44米,南北宽40米,建筑总面积1760平方米,可使用面积2.6亩,外墙高约10米,含女墙约1.2米,堡墙厚6.4米,夯层6—8厘米,东南角与西南角墙顶各建一望楼,无墙台及角墩,环壕已填平。该堡现为通渭县公安局看守所使用。家堡构筑与族堡略同,只是规模更小。如平襄镇西关村刘家堡子,东西宽40米,南北长40.4米,堡墙厚3.5米,顶宽2.5米,夯层8厘米,西北角建一望楼。堡内住刘氏一家,现分为两户。环壕已填平,辟为果园,堡墙内外,鲜花满园,秋果累累,堪称人居佳境。宋堡村潘家堡子与苏家堡子腹背相连,中间仅隔2米多,堡门南北各一,均为边长30米的四方堡,环壕、望楼齐备。潘氏与张氏互为姻亲,世代和睦相处。更小者如安家川村的家堡,东西长22.4米,南北宽18.4米,有效使用面积只有0.6亩。堡墙高8米,厚3米,北墙开堡门。另建普通围墙,圈围家堡于其中。虽然袖珍,却是按规范夯筑并具有防护功能的堡城。

  不规则形寨堡次之,多为官堡和族堡,如锦屏堡、石峰堡等;梯形和圆形堡再次之,多为官堡,如鸡川古城(梯形)、什川古城(梯形)、鸡川铁柜堡(圆形)、李店关公堡(圆形)等;三角形堡数量最少,大多数依恃地形,易守难攻,如襄南祁窑村三角堡等。通渭古寨堡由于历史跨度时间过长,期间朝代更迭,人事沧桑,许多寨堡都有一些动人神奇的传说故事。如秦长城关于送寒衣的传说,宋、金寨堡关于杨家将西征的故事,清代寨堡关于回民反清起义的故事等等。这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对进一步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构建和谐社会都不无裨益。

  古寨堡主要是通渭大地上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迹,它的产生和存在都与通渭在河陇史地中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理条件密不可分。尽管同样的古寨堡在周边各县不同程度地也有分布,但通渭古寨堡的历史跨越时间之长、存在数量之多、修筑形式之多样、流传故事之丰富,都是其他各县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因此有游客说:“通渭是古寨堡的博物馆。”的确,在这方面通渭的独特性、优越性不言而喻。将古寨堡作为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到过通渭的所有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

  通渭古寨堡作为历史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西部近古时代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不仅应该加大力度保护,而且应该通过详细普查,将其名称、形式、大小、墩墙、炮台、壕沟等以及特殊设施、传闻史事、历史记载、保护情况等的文字图片材料按类编号,整编归档。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PageSize=0; //每页显示字数 flag=1;// 分页模式 1:根据字数自动分页 2:根据[NextPage]分页 startpage = 1; //默认页 DownShowStyle = 1; //底部导航显示样式 0:常规 1:直接 2:下拉 var currentSet,CutFlag,TotalByte,PageCount,tempText,tempPage; currentSet=0; var Text=document.getElementById('wwkjArticleDetail').innerHTML; TotalByte=Text.length; if(Text.toUpperCase().indexOf("[分页符]")>0){ flag=2; } if (flag==1){ if(PageSize!=0){ PageCount=Math.round(TotalByte/PageSize); if(parseFloat("0."+TotalByte%PageSize)>0){ if(parseFloat("0."+TotalByte%PageSize)<0.5){ PageCount=PageCount+1; } } var PageNum=new Array(PageCount+1); var PageTitle=new Array(PageCount+1); PageNum[0]=0; PageTitle[0]=""; var sDrv1,sDrv2,sDrv3,sDrv4,sFlag; var sDrvL,sTemL; var sTem1,sTem2,k; sFlag=0; for(j=1;jTotalByte){ break; } } if (j1&&sFlag>1&&PageCount0){ PageNum[j]=sFlag+PageNum[j-1]+9; }else{ PageNum[j]=TotalByte; } j+=1; }while (PageNum[j-1]1){ Output=Output+""; Output=Output+""; Output=Output+""; Output=Output+""; //头部功能导航条 Output=Output+""; //页码显示方式一 //第x页:分页标题 Output=Output+""; Output=Output+""; Output=Output+"'; } Output=Output+""; Output=Output+""; Output=Output+""; Output=Output+""; Output=Output+"
"; Output=Output+"显示全部"; if (Page==0 || PageCount==0){ Output=Output+"当前是:全文显示" ; }else{ if(TotalByte>PageSize){Byte=PageNum[Page]-PageNum[Page-1]}else{Byte=TotalByte}; Output=Output+"共"+PageCount+"页 当前第 "+Page+"/"+PageCount+" 页"; if (PageTitle[Page]!=""){ Output=Output+":"+PageTitle[Page]+""; } Output+=' 
"; } //显示正文 if(Page==0) { //不分页 tempText=Text.replace(/[分页符]/g,""); }else{ //分页 if (flag==1){ //自动分页 tempText=Text.substring(PageNum[Page-1],PageNum[Page]); }else{ //手动分页 if (PageTitle[Page-1].length==0){ tempText=Text.substring(PageNum[Page-1]+10,PageNum[Page]); }else{ tempText=Text.substring(PageNum[Page-1]+11+PageTitle[Page-1].length,PageNum[Page]); } } } //布置内容 Output=Output+"
"; Output=Output+tempText; Output=Output+"
"; Output=Output+"
"; if(PageCount>1){ Output=Output+"
"; Output=Output+Article_PageNav(DownShowStyle,Page); Output=Output+"
"; } wwkjArticleContent.innerHTML = Output; } function Article_PageNav(ShowStyle,Page){ //分页码显示函数 //标准样式 var temp=""; if(TotalByte>PageSize){if(Page!=0){if(Page!=1){temp=temp+"[上一页]  ";}}} for (i=1;i["+i+"]
  "; }else{ temp=temp+"["+i+"]  "; } } if(TotalByte>PageSize){ if(Page!=0){ if(Page!=PageCount){ temp=temp+"[下一页]"; } } } return (temp); } //默认页 text_pagination(startpage); </script>
  •  作者:刘小龙 牛小亚
返回首页
打 印】【顶 部】【关 闭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Baidu
新闻 网页 mp3 贴吧 图片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