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中以降,把焉耆和碎叶扯在一起的是关于四镇的罢复。《新唐书》卷四十三下云:"焉耆都督府。"后有小注云:"贞观十八年(644)灭焉耆置。有碎叶城,调露元年(679),都护王方翼筑,四面十二门,为屈曲隐出伏没之状云。"[543问题出在注语的断句上。有人这么断句:"贞观十八年(644)灭焉耆,置有碎叶城。"这样断句,就仿佛给人以一种错觉,好像是灭了焉耆,焉耆就不存在了,而重置了一座碎叶城。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现在我们来看《新唐书·王方翼传》:"裴行俭讨遮匐,奏为副,兼检校安西都护,徙故都护杜环宝为庭州刺史。方翼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趣,以诡出人,五旬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未几徙方翼庭州刺史,而怀宝白金山都护更镇安西。"、纠在这里,焉耆和碎叶根本就联系不上了,怎么能说王方翼是在焉耆之地筑了碎叶城呢?又,据《王方翼传》说,"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杀七干人。......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一又七月次叶河(碎叶河)......西域平。"王方翼在西域广阔的土地上纵横驰骋,征战多年,而大战的空间多在天山以北,即北庭和碎叶之间,距焉耆其远。
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看一看焉耆。据《新唐书》云:"两突厥臣屈利啜为弟娶突骑支女,遂相约为辅车势,不朝贡,安西都护郭孝恪请讨之。......孝恪倍遭绝水,夜傅堞......唐兵纵.崮人扰败,斩千余级,执突骑支,更以栗婆准摄国事。始,帝语近臣日:'孝恪以八月十一日诣焉耆,阁一句可至,当以二十二日破之,使者今至矣!'俄而遽人以捷布闻。......立突骑支弟婆伽利为王,以其地为焉耆都督府。"这就是焉耆设都督府的过程。后来,"婆伽利死,国人请还前王突骑支,高宗许之,拜左卫大将军,归国。死,龙嫩突立。......开冗七年,龙嫩突死,焉吐拂延立。于是十姓可汗请届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以焉耆备四镇。诏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征西域贾,各食其征,由北道者,轮台征之。讫天宝常朝贺。"刚这里我们看到,以"焉耆备四镇",是以焉耆为首,在该四镇设卡征商贾税,然后各食其征。彼时,唐在灭焉耆时,龟兹有浮屠善数术者,即叹日:"唐家终有西域,不数年吾国(指龟兹)亦亡。"后"徙安西都护(府)于其都(龟兹),统于阗、碎叶、疏勒,号'四镇"'。这时,如果观察一下《中国历史地图集》,我们就会发现,于阗、碎叶、疏勒三城,均在安西都护府的西南边陲的一侧,且基本上都是等距离,成一扇面。而焉耆则属于(安西都护府的)后方了,故此处所号称的"四镇",并不包括焉耆在内,是完全止常的。这时的碎叶也不是指焉耆,而是指前文"十姓可汗请居碎叶"的地方。要之,此亦不能成为焉耆有碎叶镇的明证。
根据上述引文,我们还可以看出,在郭孝恪攻战焉耆时,唐太宗李世民身在京都,心怀天下,他掐算里程和时,竟然可以推算出郭孝恪何日破敌,何日可将捷报传至京师。这当然一方面说明了唐太宗的精明睿智,同时也说明了唐时对西域的地理情况,中央政府是了如指掌的。
关于四镇的情况,这里我们再引述和比较一下几位方家的说法。
日本历史学者大谷胜真l925年撰文说,"碎叶在今中亚楚河流域托克玛克附近,乃西突厥领域内之要地,唐初玄奘曾至其地,固不能视为《通鉴》所言'碎叶城属焉耆都督府界'。韦川认为,"《新唐书·焉耆传》说四镇中有碎叶,实即'碎叶'乃'焉耆'之误......"
殷盂伦在《文史哲》上撰文说,"所谓碎叶、素叶、细叶,都是突厥语的汉字音译而碎叶城的得名就是由碎叶川而来,即取水名以作城名。对碎叶城和碎叶水的记载,早在隋代已很明确。......"我们的结论是:碎叶在中亚,焉耆无碎叶。"周伟洲撰文认为,"唐代只有一个碎叶城......焉耆不是碎叶,焉耆附近也没有一个碎叶城。"
吴震撰文认为,"王方翼所筑碎叶城不在焉耆......而是在碎叶水,即中亚楚河南岸。"吴文还认为,"碎叶故址小在今托克玛克附近,而是在伏龙芝(即比什凯克--笔者注)北约十五公里,紧贴楚河南岸的楚伊斯阔业或其附近。"吴震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中.引述了l968年出土的吐鲁番阿斯塔那100号墓的"汜德达告身"文书两件,在经过仔细的分析之后,作者说,方翼所筑的碎叶城无疑即是玄奘所曾经过并在那罩会见西突厥统护可汗的素叶水城......"
邹逸麟、赵永复合作撰文认为,"其实焉耆并没自碎叶城,清乾隆时修的《皇舆西域图志》卷十二业已指出:王方翼筑碎叶城......《唐书·地理志》载人焉耆都督府下,......误及之耳。
由以上所引之诸多论述,综合在一起说明了,碎叶城只有一个。碎叶城的位置在碎叶河中游之南岸,而焉耆与碎叶兀涉。为了说清楚这一问题,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宋人税安礼所撰绘之《历代地理指掌图》,叫在该书第一幅图即《古今华夷区域摁(总)要图》中载有碎叶地名,而焉耆名另有。此图虽较粗略,但却是"历史地图之草创",它的真实性与权威性都是空前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明人茅元仪所辑之《武备志》,在这部距今三百多年的军事百科全书的二百二十三卷中,有一幅《西域图》,其中亦明确地标出了碎叶城、千泉、旦罗私城、素叶河、天山、土鲁番、乌耆国(即焉耆)、丘兹(即龟兹)、哈密、大清池(即热海)、蒲昌海、乌孙界、交河等地名。由此图可以看出前述诸方家对碎叶的论述都得到了证实。这里,笔者还要附言,有人曾撰文认为哈密附近也有一碎叶,但上述宋明两图的记述完全否定了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