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边快讯
山丹镇:多产业“开花”拓宽群众脱贫致富路

时间:2018-11-01 16:39:22  来源:武山县山丹镇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对于困难群众来说,有了稳定增收的渠道,脱贫致富之路才会越走越远。在脱贫攻坚中,山丹镇紧紧围绕地域优势,着力培育门槛低、见效快的农业产业,为困难群众开辟多种增

  对于困难群众来说,有了稳定增收的渠道,脱贫致富之路才会越走越远。在脱贫攻坚中,山丹镇紧紧围绕地域优势,着力培育门槛低、见效快的农业产业,为困难群众开辟多种增收途径。靠着多产业“开花”,全镇困难群众不仅大幅改善了生活条件,增收门路也不愁了。山丹镇党委、政府和帮扶部门因户施策,鼓励困难群众发展多个门槛低、见效快的产业,这种多措施并举、多方向收益的精准脱贫方式,为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拓宽了增收的门路。

  种植业厚积薄发

  武山县斐拓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位于山丹镇堡子村,是集林果种植、畜禽养殖、生态循环、农事体验、休闲养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也是武山县重点扶持打造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项目。这几天,山丹镇堡子村困难群众马子花一家可高兴了,经过半年多的辛苦劳作,她拿到了山上康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放一万多元土地入股分红金和务工工资。

  山丹镇堡子村支部书记马仓红说:“村里群众把山里的地以入股的形势流转给企业,企业吸收群众到企业打工,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上家,挺好的。”

  像康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样,今年绝大多数果业专业合作社苹果种植喜获丰收,苹果收购价达到5.3元/斤,进一步提振了全镇群众种植果树的积极性。融入“提高生态效益、增加群众收入”的果业种植已经成为山丹镇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山丹镇漆窑村,地处干旱山区,在过去,当地村民没有多种产业持续增收,大多都是单纯的喂喂猪、种种地,或者打打零工。就拿漆云全家来说,以前就只有种地这一种收入来源,收入低,日子过得很艰难。他说:“近年来,镇上推广种植中药材,经过试种发现柴胡最适合我们村种植,亩产能达到100斤左右,收入能达到2000元——4000元,今年我种的柴胡已经卖了30000多元。”今年以来,山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脱贫的有力抓手,结合“三变”改革,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等多种模式,通过合理规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山区贫困村大力发展中药材柴胡种植,目前柴胡种植规模已达4000余亩。柴胡种植方式一般是在小麦、油菜和胡麻等粮食作物中套种,种植技术简单,成本低,价格稳定,在不影响粮食作物种植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了效益,使群众种植热情高,种植面积逐年快速增加。现如今,柴胡种植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山丹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色梦”。

  “今年我家试种了6亩地辣椒,长势喜人,产量出乎意料的好,个头又大,而且辣味十足,山下已经有好几家客户打电话要我将辣椒卖给他们。”山丹镇刘屲村刘建斌无比兴奋的告诉笔者。通过试种发现,山丹镇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区,可以栽培多种品种辣椒,而且亩产高,质量好、色泽深红,肉质肥厚,辣味纯,香味浓郁,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仅此一项就可使辣椒种植户均每亩增收3000元。山丹镇党委政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走科技化、专业化生产的路子,切实提高种植户收入,进一步激发农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山丹镇计划明年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适宜品种,扩大种植面积,组织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种植技术,提升辣椒的品质和产量,切实增加种植收入,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养殖业多点开花

  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近年来,山丹镇党委政府不断创新扶贫模式,通过资金扶持、政策惠民、典型引路、合作社带动等方式,积极引导鼓励广大农户大力发展奶牛、肉牛、生猪、土鸡、蛋鸡等特色养殖项目,引领全镇的养殖业走上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集约化的特色养殖致富路, 同时养殖大户还主动帮助其他贫困农民创业,再就业,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让许多贫困户通过养殖这条道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特色产业全面提升

  山丹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愿景规划和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区战略部署,积极争取了世行贷款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项目-山丹镇鸳鸯玉原产地特色文化小镇,促进玉产业转型和升级,不断整合玉器加工资源,集中优势,延伸玉器加工、销售链条,专门成立了玉器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鸳鸯玉产业品牌的影响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进一步拓宽了鸳鸯玉器的销售渠道。切实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奔小康。

  铁杆庄稼持续发力

  山丹镇把发展特色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按照“抓产业、建基地,抓培训、创品牌,抓输转、增收入”的总体思路,采取整合培训资源、强化技能培训、加强组织输转等措施,促进创业就业,劳务经济得到平衡较快发展。

  为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针对农民工技能单一的实际,采取“长、中、短期相结合,以长期为主”的方式,大力开展各种实用性较强的技能培训,积极联系县职校、农广校为主体,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劳动力培训工作格局,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形式,大力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综合素质,使得劳务输转成为山丹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针对山丹镇产业发展状况,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并主动联系上级技术部门,引进种植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发展产业,构建起‘支部+项目+专家+合作组织+农户’多方联动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用多种产业项目推动,不断拓宽群众的脱贫致富路,为坚决打好打赢全镇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