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文化 > 李、杜文化
桐树苞老人与天水杜甫研究会

时间:2015-02-15 15:58:48  来源:天水新时空  作者:王 钰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2006年8月20日,酝酿已久的天水杜甫研究会终于成立了,桐树苞老人被选为研究会会长,经桐老提议,我被选为研究会副秘书长。会后,我向桐老说

 

       

  
    
  2006年8月20日,酝酿已久的天水杜甫研究会终于成立了,桐树苞老人被选为研究会会长,经桐老提议,我被选为研究会副秘书长。会后,我向桐老说明自己能力有限,可能干不了,桐老鼓励我说:“你是学历史的,又发表过关有杜甫的文章,有一定的基础,同时,我看到你为人诚实、勤快、热心、又爱好文史这方面的知识和写作,参与到研究会主要成员中来我相信你会努力的。”
  桐老的一番话,使我很感动,虽学识浅薄,但自己充满了信心,下决心要干好这番文化公益事业,不让他老人家失望,从此我与桐老成了忘年之交。
                
                 杜甫“搭桥”   初识桐老
  
  我与桐老的结缘,是由于杜甫的搭桥才相识的。2005年秋,原兰州晚报的赵振涛先生来单位找我说,要成立天水杜甫研究会,桐树苞老人曾看过你的有关文章,如果你愿意,我可介绍。2006年春,原天水市委党史办主任白登懿先生也提出此事,白登懿先生对我熟悉、了解,我曾撰写《天水地区三年困难时期与工作失误》、《天水地区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外流初探》,曾帮助老红军盛先传记录、整理回忆录等党史文章,并积极参与天水党史办的工作,曾被评委“党史先进工作者”,由于我与白登懿的至交,白登懿要将我引荐给桐老。
  那天,白登懿给桐老打电话约定,门铃响过,门开了,我面前终于出现了这位老人,脸上带着微笑迎我们进去,寒暄之后落座,桐老即去阳台上端来水果,并亲自为我剥了一根香蕉,我即感到桐老这么平易近人、温和热情,可亲可敬,充满了深厚的敬意。神情拘束感放松了,想到桐老是一位当过地委书记的老领导,曾在万人之上的老干部,没想到这么没架子,这么宽厚待人,完全与我来之前的想法大相径庭。
  说起杜甫,桐老风趣的说:“我是河南嵩山人,杜甫是河南巩义人,我们还是河南老乡哩。杜甫来过天水,我在天水生活了大半辈子,天水是我的第二故乡。”
  桐老问了我的学历、专业、家庭和单位,并笑呵呵地说:“我看过你写的《寻找杜甫在东柯的日子》、《杜甫在秦州》、《杜甫与赞公和尚》等文章,说明你对杜甫在陇右这一块起码还了解,白登懿给我多次说过你,推荐你,我们准备筹建天水杜甫研究会,如果你愿意参加,可要分配给你筹建工作的任务。”这时,我才知,天水杜甫研究会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说实话,我是写了几篇有关杜甫的文章,但对杜甫陇右行踪的有些路线还是模糊的。尤其杜甫从秦州启程,在陇南的这一带行踪线路就不太清晰了,原读杜诗,只是传统的、零散的、概念化的,对秦州这一块还是比较熟悉的,对陇南行踪“足迹”就不太了解了,对杜甫陇右行踪没有系统化、专业化。桐老并问我见过天水师范学院李济阻教授编的《杜甫陇右诗注释》吗?当我回答没有时,即起身从他的书房取来这书,当我正翻阅时,桐老又去书房取来一张《杜甫陇右行踪示意图》,他指着示意图,给我指点迷津,我的脑海一下较清晰了杜甫在陇右的行踪路线。桐老还说,等研究会成立了,我们还要组织人员考察杜甫陇右行踪,到时你也参加,当我听到此消息,心里乐不自胜,十分高兴。
  那天,我们交谈地很投机,渐渐自己觉得好像是在一个朋友家里,完全却忘记了这位老领导的身份,时隔8年了,至今难以忘却。
  之后,由于研究会工作的关系,接触频繁,我也成了他家的常客,每次到他家,他总是笑眯眯地接待,不厌其烦,渐渐感情加深,真正成了莫逆之交。尤其感人至深的是2011年我患了一场病,桐老带领研究会的同志  赶到医院,又得知我挂完液体已回家,便赶到我家探望,坐在床前询问病情,并嘱咐有关养病事宜,这位慈祥的老人,当场让我内心激动,感激不已,至今历历在目。
  在桐老家,我初识了原甘南博物馆的首任馆长李振翼、天水诗词学会会长张举鹏、天水师范学院教授聂大受、天水知名作家庞瑞林、天水民间艺术家张维萍等一批批天水有名望的知识分子,以至后来成为我们研究会的主要成员和朋友。
        
      
      组建杜甫研究会   整合一个“大家庭”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1962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名人,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和喜爱。他的诗谱写了不朽的光辉篇章,又为历代人们景仰和传颂,被尊为“诗圣”。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又是最伟大的政治诗人。当我们与桐老交谈中,桐老认为:杜甫之所以伟大,不仅是文学家,他还是有着关心国君大事、关注劳动人民,是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其中充满着爱国忧民的思想,政治上的艺术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杜甫的诗是当时唐代社会真实的历史写照,他的“三吏”、“三别”就是备受古今人们学习推崇的典范。为什么要组建天水杜甫研究会?桐老说,杜甫,就是这样一位驰名中外的名人,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踏上陇右这块“热土”,历时半年之多,在这期间,诗人留下了117首诗篇。尤其在秦州寓居三个月时间,平均每日一首,是他平生作诗绝无仅有的,说明杜甫对秦州这块土地是有深情的。杜甫在秦州留下的足迹和诗篇,给天水这块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地方注入了活力,又给天水增添了一笔丰富多彩的珍贵文化遗产。这些秦州杂诗也好,遣兴诗也好,其题材非常广泛,内容相当丰富,描绘生动逼真,无论山川草木,名胜古迹,风物习俗等,还是人物或时事形势,都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展现。千百年来,凡读杜诗的人,其中少不了陇右诗或秦州杂诗,都对天水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引吸着中外学者的眼球和关注。杜甫流寓秦州虽然饱尝艰难困苦的生活,但他的陇右诗可以说成就了杜甫,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杜甫不幸陇右幸,秦州“幸哉”,陇右行成就了杜甫,也成就了天水。他留下的华章光耀着天水这块古城,将他的诗作注入到天水这么一个新型城市,其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又成为一道坚强的文化血脉和根基,构成一个综合实力的文化名片,这是其一。
  其二,将杜甫文化纳入天水又作为一大文化支柱和品牌,更加能让外人关注和吸引人们的眼球,发展天水。所以,组建天水杜甫研究会其功能:一是主要以研究杜甫及其作品、学术交流、沟通信息、挖掘整理和研究杜甫陇右诗作,推进杜甫研究发展,普及杜甫知识为遵旨的作用;二是将零散性的、个别性的、随意性的现象和状况,以成立一个研究会来整合,协调力量,有计划地开展杜甫研究走向正规轨道。也就是说将天水的学者和专家以及爱好者整合为一个“大家庭”,有组织、有目地的开展杜甫学术交流和激励爱好者进一步学习和发挥,这样使天水的一些学者和爱好者有了一个自己的“家”,公开的“家”,也是展示各类人才的一个最好的平台;三是借助这个平台将天水杜甫文化推介出去,以名人推动天水,起到一个“名人效应”的“动力”,形成“诗圣”与历史文化名城相互彰显,相互渗透,必能达到提升天水在海内外的知名度的效果。桐老说这就是他要组建杜甫研究会的目的。说起这个目的,桐老还真有过这样的一种体验。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