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娱乐 > 民间曲艺
非物质遗产武山旋鼓(图文)

时间:2012-03-15 17:52:28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武山古称豲道,在夏、商、周及春秋时代,为戎、羌部落所属。以粗犷豪放、剽悍威武著称的武山旋鼓舞源自古羌人的舞蹈、祭祀活动,因其是纯民间的娱神、娱人活动,

  

 

  旋鼓舞保护传承难度大

  武山旋鼓舞历经千百年,脉传谱系十分复杂,其传承是非家族性的,在传承的过程中以自愿为特征,多为社会性松散型。旋鼓舞艺人常师出多门,师承关系也很少有纯粹的一脉相承,而是呈网状的交织传承。据县文化旅游局不完全统计,全县有较大影响的民间艺人约有36人,其中有代表性的传承人有5人。代表人物为洛门镇的曹真、滩歌镇的代三海和代思贤等人,年纪小的也有50岁了。

  武山县文化旅游局局长王京生担忧地说,武山旋鼓舞这一古老的民间舞蹈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近20年来,由于年青人大多不喜欢旋喜舞,武山旋鼓舞面临失传的境地。为了保护武山旋鼓舞,武山县文化馆计划:成立武山旋鼓舞保护协会,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采取措施保护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鼓励帮助组建规模较大的旋鼓舞队伍;培养一批技法精湛、本领过硬的武山旋鼓舞传承人;保护民间制鼓手工艺者;评出县、乡、村三级旋鼓舞传承人,并相应发放特殊津贴。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