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文化 > 李、杜文化
徽县栗亭:寻找诗圣杜甫在陇右的最后流寓地(组图)

时间:2016-09-19 23:08:13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刘小雷 周言文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原标题:【西部地理】徽县栗亭:寻找诗圣杜甫在陇右的最后流寓地(组图))  徽县栗亭:寻找诗圣杜甫在陇右的最后流寓地   栗亭川全貌   青泥村的杜甫塑像   铁山

  红川镇和伏家镇是陇南出美酒的地方,夹在它们当中的栗川镇自然也是气候宜人,土沃田肥

  4月底到陇南出差,记者从天水经十天高速,由礼县、西和、成县到徽县,一路上看到天水镇、盐官镇、铁堂峡隧道、法镜寺隧道……青山绿水在车窗外不停飞掠,暮色渐渐沉重,心中却是一动,我们驱车疾驶的这条高速不正暗合当年诗圣杜甫携眷西行,从秦州到同谷,岁末又转徙成都的路线吗?公元759年,杜甫流徙陇右时,这半年,诗圣一家面临生存绝境,备尝艰辛,“行路是苦味的,路沉重地压在心上”,而现在两个小时的车程之后,我们就已经抵达徽县县城。

  熟悉杜诗的读者都清楚,他在辗转陇右期间,共创作了117首诗歌,其中秦州境内创作了87首,成州境内创作了30首,当时的徽县在成州境内,他也写下了《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三首诗,对河池县境内的木皮岭、白水江上的官桥坝渡口、嘉陵江上的虞关渡口以及青泥岭进行了纪行描写。其中在《木皮岭》一诗里描写跋涉木皮岭的艰难是“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描写木皮岭的高峻是“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而诗人过木皮岭之后的感叹“始至五岳外,别有他山尊”成为一句寓情于理的至理名言。

  见着徽县外宣办主任骞飞龙,闲聊时,他却问记者:“你听说过《栗亭十韵》吗?那可是专门写我们栗亭的一组诗……”

  杜诗里还有《栗亭十韵》!怎么没听说过?记者不禁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自惭不已,骞飞龙笑了:“我先不揭晓谜底,麻烦两位明天去栗亭自己找寻答案吧!”夜雨潇潇,早晨雨势稍缓,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徽县西南方向栗川镇的栗亭村。栗川镇地处徽成盆地,境内洛河由西入境,与纵贯全乡的伏镇河交汇于双河口。伏镇河两岸地势平阔,海拔在900米左右。它东邻银杏乡和水阳乡,西与成县红川镇毗邻,南接大河乡,北接伏家镇。大家知道红川镇和伏家镇那是陇南出美酒的地方,夹在它们当中的栗川那自然也是气候宜人,土沃田肥。

  在车上翻看著名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编纂的《杜甫诗选注》,杜老夫子的陇蜀纪行诗中,《发秦州》中有这样的诗句:“栗亭名更嘉,下有良田畴。”栗亭在诗圣眼里完全是世外桃源的景象,表达了对它的无限向往和留恋。而《木皮岭》篇首就这样写道:“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这直接揭示了老人家的行踪,他在栗亭,还怀念在凤凰村结草堂寓居的日子,我们完全可以推断杜甫羁旅同谷期间确曾在栗亭停留。

  烟雨流泻,一路贪看车窗外的田园美景,不觉间就到了一座核桃树掩映的村庄,村路曲折,问一个正在修葺院墙的村民村庄何名,他回答:“杜公村啊!”“不是栗亭吗?”“栗川镇有栗亭村,也有杜公村。栗川古称栗亭。”

  按照骞飞龙给我们提供的地方志的资料,栗川镇除了杜少陵祠、少陵钓台等遗迹之外,尚有村名杜公村、校名杜公小学、井名杜公井,崇杜敬杜传统依旧。乾隆《徽县志·人物》之流寓杜甫传说:“杜甫,字子美,关辅饥,弃官客秦州,寓居东柯谷,结草堂居之,中有泉焉,称子美泉。负薪拾橡栗自给,其后往来栗亭、同谷间。今栗亭、同谷俱有草堂遗迹……”这个传记将杜甫行迹和遗迹记得头头是道。但一连问了几个村民是否知道杜甫在杜公村的遗迹,他们都是一脸茫然。我们无奈将车停在路边,抱着一丝希望再次叩响一户人家的大门,一位面容清癯的老者迎了出来……

  诗中写尽绝境求食的悲惨遭遇,每读到此,让人伤怀不已

  冥冥之中,上天就安排了这么一次巧合,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名字叫何印文,恰恰就是潜心搜集杜甫在栗亭寓居史料的搜集者,他握着我们的手,热情地把我们招呼到他的堂屋里,说:“前一段时间,还有一个也来找杜甫遗迹的人,就住在我们家,我领着他在村里村外转了好几天,才走。”他将自己搜集整理的杜甫在徽县行迹的书籍,送了我们好几本,翻阅时,我们的心却仿佛穿越了悠远的时光,来到1200多年前的唐朝乾元二年。在北魏时期,始置栗亭县,不久废为镇,在唐代栗亭是个普普通通的小镇,但也是入蜀的必经之地。它秀美的风光虽然找来了诗人的诗思,但很快生存成了诗人的第一要务。

  我们再回到《发秦州》全诗,结合诗句分析,诗圣为自己南下同谷,决意卜居栗亭总结了三条理由:首先是气候宜人。“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汉源,既泛指西汉水源头流域,即今陇南西和、礼县、成县这大片地方。唐初也曾在此置汉源县;也泛指汉中平原西北联属的徽成盆地。“汉源”属岭南气候,尽管时盈冬腊,岭北已是天寒地冻之际,而徽成盆地却是“草木未黄落”、“天气凉如秋”。其次是栗亭物产丰饶:“栗亭名更嘉,下有良田畴;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密行复冬笋,清池方可舟。”这是何等诱人的世外桃源!“清池”指栗亭水(亦名天河)古时候在栗亭古城(今徽县伏家镇)前泛流而形成的洄水沱,亦曰天池。“方舟”,两船并行也。犹言当地居民,并排划着船只去这片宽阔浩淼、苇蒲丛生的水域捕鱼捞虾。可吃的东西除五谷外,另如薯蓣、崖蜜、冬笋、鱼虾之类的野味也遍地皆是。

  实际情况又怎么样呢?

  杜甫卜居栗亭凤凰村以后,由于阴差阳错的原因,他的处境每况愈下,最后沦落到只能在灾难中苦苦挣扎。绝不是“佳主人”虚构出一方“乐土”骗了他,而是当时的形势发生了突变。随着同谷城变成一座重兵戍守的兵城(次年沦陷于吐蕃),兵荒马乱的现实便降临到这片富庶而宁静的土地上。官军为备战而进行的横征暴敛,使栗亭百姓顿时陷入饥荒、逃亡的危难之中。诗人在栗亭写的《同谷七歌》便是这段穷愁潦倒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鸣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为了充饥,他不得不到周围的山中去拾取橡栗,诗人笔下的橡栗大抵就是陇南当地人所说的青冈树的果实,似栗而小。又名橡实、橡果、橡斗等。味苦涩,常用以喂猪。饥荒之年,穷人也用以充饥。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