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文化 > 李、杜文化
李白的人格与诗风

时间:2013-03-19 22:12:09  来源:  作者:赵鲲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李白的人格与诗风作者:赵鲲   这里所谓“人格”,指个性、气质、天性。艺术家的作品与其人格密不可分。什么样的人,弄什么样的艺术;什么样的艺术,出自什

  高致,是李白诗的优点,可是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正因为李白太跳脱,所以他的感情和思想都入得不够深,情感不够真切。比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极平凡的事,李白写来,有股仙气。但是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的送别之情,其实只是一个概念,流于表面,并不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汪伦对我的情,以及我对汪伦这份情谊的深厚的感激。比喻,本来就有真不真的问题,再加上夸张,更让人觉得不真切。夸张用在写景上,没问题,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真好。夸张,用在感情上,不太好,再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三千丈的白发比喻愁,并不真切,不明白。譬如,表达爱情,凡是誓言,都不好,什么海枯石烂,爱你一万年之类,这都是夸张,不真切。最深的感情是悲哀而缠绵的,如“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何等缠绵。越深挚,越缠绵;越缠绵,越深挚。缠绵是什么?百转千回,起起落落,悠悠不尽。李白的心性是潇洒,不过分执着,但是不够深挚。

  李白的人,李白的诗,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像唐三彩上的釉。他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生命力极其强旺,所以他的诗有种浩阔壮美。读李白的诗,仿佛来到大江边,眺望青山、青天、白云,令人心胸豁朗,生机盎然,像看到彩虹时的那种感觉。李白的激情,天真,使他的诗仿佛青春的火焰。可是,火焰、激情、豪气,来得快,也去得快。李白豪气过人,但未能凝其气。他的诗可以给人以灵感,却不能给人以智慧。要论智慧,中国诗人最高的,是陶渊明。陶渊明也有激情,有豪气,但他的生活体验、生命体验极深,他能把激情变成平实的深情。但是,智慧不是诗的首要任务。诗,首先要给人以灵感。

  为什么会产生李白这样的诗人?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从这两方面说,都对。但对于艺术家来说,个人天才更重要。同样在盛唐这样一个盛世,为什么其它人没有李白这样的成就、风采?时代环境也重要。盛唐思想自由,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尤其唐代极重诗、艺术。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像中国唐代一样爱好诗。在这样的环境中,李白的诗才,就能比较充分地得以发挥。李白一生吃喝玩乐、游山玩水,靠着他的诗名过了一辈子。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我们这样的时代可能吗?不可能。即使在北宋都不可能了。所以,王安石在变法失败,罢相之后,曾写过一首七律《凤凰山》,末四句曰:“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当贞观开元时。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兴亡两不知。”李白想做宰相而做不成,王安石做了宰相却深感无奈,希望能生在贞观、开元那样的盛世,斗鸡走狗,天塌下来也不管。但是,李白生在开元盛世,照样有他的痛苦。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纪念李白这个在世界范围内最有名的中国诗人?因为他的才华,他的成就。但更为根本的,在于我们对诗的爱,对诗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纪念屈原、李白、杜甫,其意义都是一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诗不要从我们的生活中流失了。人类终会毁灭,但只要人类还有诗意,那人类就暂时不会毁灭。什么是诗?当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的那一刹那,就是诗。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心灵会变得柔软?什么情况下心灵会变得冷硬?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吧。谢谢大家!

  天水师院教授,古代文学硕士,讲师,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会员赵鲲作了题为《李白的人格与诗风》专题报告

  2013年3月17日讲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