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天水新时空——天水第一门户网_天水新闻_天水旅游_天水文化_天水名人_麦积山_伏羲庙_羲皇故里_大地湾_水帘洞_大象山_轩辕故里_李白故里
首页
|
百姓生活
|
天水娱乐
|
文学园地
|
天水书画
|
天水人文
|
天水文化
|
图说天水
|
天水交通
|
天水企业
|
天水农牧
|
汽车频道
|
微博
社区
|
天水旅游
|
天水财经
|
天水健康
|
天水教育
|
陇右文摘
|
天水房产
|
天水摄影
|
天水建材
|
天水购物
|
天水城镇
|
特色美食
|
图片
专题直达:
市委书记、市长留言板
社团组织
伏羲文化旅游节
非物质文化
天水微时空
杜甫文化
苏蕙研究
天水网信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水文化
>
伏羲文化
伏羲文化—伏羲的历史地位
时间:2010-12-26 01:05:18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热点导读:
我国古有三皇五帝之说,不论“三皇说”也好,不论“五帝说”也好,不论“三皇五帝说”也好,太昊伏羲一直居于首席地位。历史的定位,在中国
在西晋,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典籍要数皇甫溢的《帝王世纪》了,记载道:“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有圣德,都陈。作瑟三十六弦。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
唐代大历史学家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记》可谓唐代的历史典籍了,司马贞说:“太皋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庖牺生于成纪,……”
在宋代,苏辙的《古史》可谓宋代的历史典籍了,记载道:“太昊庖牺氏,风姓,观天地之象,鸟兽之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画八卦。教民嫁娶,俪皮以为礼。作网罟,以佃以渔。豢养牺牲,服牛乘马,故曰‘伏羲’,亦曰‘包牺氏’。伏羲以木德王天下,故为三皇之首,………”
明代大历史学家李贽的《史纲评要》可谓明代的历史典籍贯,在其《卷一·伏羲氏》说:“帝生于成纪,以木德继天而王,故姓风,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人生之始,茹毛饮血而衣皮革,太昊始作网罟,以佃以渔,以赡民用,故曰伏羲氏。养六畜以充庖厨,且以为牺牲,享神祗,故又曰庖羲氏。”
清代大历史学家吴秉权的《纲鉴易知录》可谓清代的历史典籍,在其《太昊伏羲氏》里记载:“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今陕西蓝田县境)之渚,生帝于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境)以木德而王,故姓风,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曰太昊,作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帝崩(在位一百一十五年)葬于陈,神农氏践位。”
从上述各朝历代各家历史典籍考证,均是从属于汉代中华族谱大系列记载,太昊伏羲氏的历史地位一直处在“百王先”的历史地位,一直处在“三皇五帝之首”的历史地位。
历史典籍肯定了太昊伏羲的历史地位,各朝历代的官方,亦把太昊伏羲的陵墓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的陵墓供奉。
唐代,天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便下诏不许在太昊伏羲陵园放牧牛羊。到了五代,下诏禁止在太昊伏羲陵园打柴、采桑、耕种。
到了宋代,宋太祖于建隆元年(公元年60年)便设置了守陵户,并下诏三年对太昊伏羲氏祭祀一次,祭祀的等次是太牢大礼。到了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守陵户由一户增加到五户,由三年一祭改为一年春秋两祭(太昊伏羲氏的诞辰相传为正月十六日,卒日相传为七月十九日。)宋太祖又以御书祝祀。从此后,宋朝各代先后于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真宗显元年(公元998年)、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元禧元年(公元1017年)、宋徽宗三年(公元1113年)等各代对太昊伏羲陵庙均有修葺与增建。
到了明代,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访求帝王陵寝,太昊伏羲陵首列第一。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祖自制祝文,御驾亲临祭祀太昊伏羲氏。
洪武八年(公元1378年),派钦差大臣祭祀太昊伏羲氏。
洪武九年(公元1379年)、诏令增置两户守陵户。
英宗正大光明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知州张志道奏立陵庙、廊庑、戟门、厨库、宰牲房等。
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知州万宣对太昊伏羲陵庙重加修葺,立后殿、钟楼、鼓楼、斋宿房、铸祭器,又作三清观、居梵修道士。
成化六年(公元1490年),知州戴昕起弊易坚,庄严帝像,增高钟楼、鼓楼,彩绘殿宇,金碧辉煌。
成化十二年(1496年),监生郑鄂奏准,重修太昊伏羲陵庙。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监察御史吴悌大修太昊伏羲陵庙。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又复加修葺。
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督学副史袁贞吉奏留输帑三千金,又大修太昊伏羲陵园;左右两侧为石碑房,左曰“继天立极”,右曰“开物成雾”。次券门曰道仪门,次曰先天门。其内曰戟门(太极门)。门两侧有钟楼、鼓楼。楼北正殿五间,雕墙黄瓦,称为帝居曰统天殿。后殿规模同前,曰显仁殿。其后砖砌高台上建有飞阁,下为券门,匾曰太始门,阁内藏御祭碑。门内有陵,陵前树碑,阴刻“太昊伏羲之莫”。陵下筑方台,台用砖砌垣,垣南辟三门。左右植蓍草,外植松柏。后殿垣外,左有真武庙。真武庙前有更衣亭五间。左右有厢,前有门。亭西有岳忠武祠。右有三清宫,前有宰牲房,左右有厢房,亦有前门。
在明代,太昊伏羲陵园历各代增建、修葺,古建筑群已经形成,可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到了清代,对太昊伏羲氏的祭祀国朝载入会典恭遇,国家大庆。
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十六年(公元1659年)、十七年(公元1660年)三年连续修葺。
康熙七年(公元1688年),二十八年(公元1698年)、三十二年(公元1702年)三次进行了重修。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重修一次。
直至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又重修了一次。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各代,对太昊伏羲陵园大多均有修葺。到了清代,太昊伏羲陵占地已达875亩。不唯如此,从赵宋以来,对太昊伏羲氏的祭祀活动逐次盛隆,各代多次遣官致祭。根据《陈州府志》、《淮阳县志》记载,赵宋以来,对各代遣官祭祖作了一个统计:
4
/
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伏羲文化—伏羲是世界文化的共祖
下一篇:
伏羲文化—伏羲与巴蜀
本文热评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天水明德书院第十
1987在他乡滩羊肉
书画名家毛晓春等
腊梅吐蕊迎春到 诗
天水杜甫研究会第
“冬至茶悦·饺宴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12月2日麓宸·云界
谢兰 | 家乡的馓饭
崔礼平加入中华诗
兰州天水百名摄影
与风同来——徐云
徐云峰新书分享会
天水市诗词学会第
省市网盟
合作链接
地区网盟
名人博客
-国家媒体-
----------------
-文化媒体-
----------------
-特色网盟-
----------------
-关中地区-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甘肃网
|
每日甘肃
|
甘肃广电总台
|
天水市
|
天水广电网
|
秦州区
|
武山县
|
秦安县
|
甘谷县
|
麦积区
|
清水县
|
张川县
|
天水市文艺网
|
|
中国甘肃在线
|
一周天水
|
天之水网
|
天水城市在线
|
西北艺术网
|
百度站长
|
|
|
|
|
|
|
|
|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
Copyright ©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