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文化 > 大地湾文化
古埙曲欣赏(图文)

时间:2010-12-27 23:37:13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称锤,六孔,小者如鸡子。

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埏土为之。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埙与篪是古人长期实践出的一种最佳乐器组合形式。

埙篪合奏柔美而不高亢,深沉而不乏明亮。两种乐器一唱一和,互补互益,和谐统一,因此被后人比做兄弟和睦之意。

天之诱民,如埙如篪,至哉!

埙之自然,以雅不潜,居中不偏,故质厚之德,圣人贵焉。


 
 
大地湾的儿女,我们的先祖女娲和伏羲,一个留下了寂寞,一个带走了寂寞。一个以母性的慈怀,在寂寞中守家护园,把文明的果实秋收冬藏;一个以父性的胸襟,在寂寞中筚路蓝,背着文明的种子沿途点播。
不过,话又说回来,认为埙由个人首创的观点,尽管历代相传,但总缺乏有力的依据。据考古学家考证,埙产生于史前时代。
按科学的观点,埙应当是原始先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乐器。最早的埙源于古代先民的狩猎工具——“石流星”,它是一种球形飞弹,由于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或洞,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掷向猎物时,空气流穿过石上的空腔,形成了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制作乐器的灵感,埙就这样产生了。可见,劳动拓展了原始人的武器,也诞生了原始文明。
远古埙多为石制、骨制,后来逐渐改用陶土烧制而成,以模拟禽鸟鸣声,作为诱捕禽鸟的辅助工具。因为埙的历史源远流长,所以被称之为华夏文明之圣音。陶埙
埙的主要发展阶段在商、周,故其音色明显带有商周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古朴、浑厚、低沉、苍凉、神秘、哀婉,所以埙特别擅长抒发哀怨之情和制造肃穆、旷古、凄厉的特殊效果。在甘肃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址的平民墓中,出土了二十多个彩陶埙,演奏家拿到国外表演,被誉为“音乐史上最古远的文明”。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