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书画 > 书画学习
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高研班教学一周年

时间:2022-10-06 16:15:59  来源:黄海燕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高研班教学一周年 作者:黄海燕 2 010年秋天,在我们每一位学员心中都是刻骨铭心的,我们十位学员踏着金秋的骄阳,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了向往已

  2010年秋天,在我们每一位学员心中都是刻骨铭心的,我们十位学员踏着金秋的骄阳,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艺术圣殿,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导师工作室,相信这一年在每个人的艺术生命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这一年中。贾老师以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对每一位学员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讲解,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予以不同的指点,使每位同学都受益匪浅。

  贾广健导师是当代中国工笔画坛引领风骚的人物,在没骨画的继承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开拓者。中国画在当代视觉文化多元的今天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画的每一步探索都异常艰难,材料的翻新和观念的发扬无不受到本土文化的挑战和西方现代语境的冲击,而贾广健老师正是在经过身体力行后,提出师法传统,传承文脉的观点,弘扬了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画的韵味和意境,找回森严的章法体系、堂堂正正的崇高气象和撼动人心的文化品位。在传统、自然、自我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使自然与自我规范,营造出典雅、富贵,浪漫、精致的盛世风范和光辉远大的民族精神。

  贾广健老师笔下那雾合烟绕的荷塘、烟含清幽的梅与竹、冷逸超然的芙蓉花、大自然一切的生命在它波澜荡漾而又清空典雅的水墨和缤纷的色彩中显得清新明媚,使自然与自我融入了中国画传统艺术精神中,这一切来源于老师善于在自然中捕捉美的诗意的胸怀。艺术是心灵的流露,心像的表达,是具有生命力的,说到底是对伟大人性的讴歌与礼赞。贾广健老师“荷”之系列作品的创作,寄予了贾老师最可宝贵的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荷”正是以其中通外直的形象,寓意那些坚强正直、特立独行的文人雅士。贾广健老师对荷花的热情表现与渲染,正是对大自然含真抱朴、生生不息力量的深情吟唱,更是画家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人格的真实写照。 让我们细心去体会这来自“细枝末节之间的热情与迷恋”,去解读贾老师“以物观物,与自然亲密对话”的奥秘。去学习老师“寓情于理,气韵生动,寄万物以情思,达物我两忘之境”的精神。

  一、师造化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自然,这是贾老师一贯的教学主张。他说:“一个画家如果没有被客观自然中的美感所打动,所震撼,就不可能把一个题材表现好,他的作品凝聚着画家对客观自然的感动和对美的发现”。

  “我认为一个艺术家的个性需要接受来自于自然和传统的蒙养,对于艺术家个性的滋养。除了碧海山川,风花雪月给人以陶冶和净化,更重要的是在自然中找到与自我个性相契合、相感知的自然万物”——摘自《谈创作》。

  “我依然痴迷于自然的花花草草,溪塘碧水之间,从那里注入自己心田的,是无尽的生命溪流和创作的激情与灵感”——摘自《谈创作》。

  崇敬自然,写生成为我们开课以来的一场重头戏,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来解决写生问题。贾老师强调,“只有从写生中得来的东西才更加生动”,写生就是把触角伸向自然,去磨练你思维的锋利,重要的是锻炼你感受自然的能力,用心灵跟自然对话,开发你的艺术思维,锻炼激情,培养由自然升华为艺术的能力。

  2011年5月,正是草长莺飞、百花斗艳的时节,我们开始了山东费县之旅,大自然哺育万物的同时,也哺育了我们渴望和抒发美的激情,钟灵毓秀的山川给予我们许多艺术的灵感。

  回归自然,去追寻天地审美之意象与自我表现相统一的情怀,我们遵循老师的教诲,“写生,一是练眼力,一是练脑力。练眼力就是练手头刻画、捕捉自然的能力。练脑力就是用心灵跟自然对话,艺术创作是源自心灵的艺术表现,你所画的东西不是你看到的东西,而是发自心灵的一种感应”。

  向大自然学习,使我们更深刻的领会了贾老师对美的理解和感悟。他说:“在我的作品中,碧蓝的天空,疏落的白雪,或是那迷蒙的明亮色域。这些都是我心灵与自然的感悟和写照,寄予了我的精神理想,是真实中的梦幻,是梦幻中的真实。有时我在尽情地毫不掩饰的张扬着唯美主义的倾向,美的朴素,美的自然美的纯洁”。 学老师必须先读懂老师,那超现实主义的浪漫想象,那发自心灵的对唯美的渴望,何尝不也饱含着对世俗中卑劣与低俗的鄙弃?在“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中寻找精神的慰藉。画如其人,我想这位美的缔造者一定是用毕生之精力去追寻“真、善、美”吧,老师常说“要研究一个画家成长的个案。必须看他背后的东西”,我想明白了老师的心路历程,才能更深层次的把握老师作品的精神内涵与实质。

  贾广健老师独到的艺术见解和他平和真诚的教学风格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学员,大师之所以伟大,正是在平凡中显示出夺目的光华——那就是老师身上透射出来的朴素、谦逊的君子之风度和充满性灵之美的浪漫不羁的诗人之情思。我们不仅仅学习了形而下的笔墨技巧,更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与天地万物神游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领略到了老师热爱自然、清净无为的境界,贾老师给我们架起了一座通向未来艺术之路的桥梁。

  “由法至理,由理至道。”在写生中我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知道了今后所努力的方向。贾老师为我们拨开思想上的迷雾,使我们茅塞顿开,真正醍醐灌顶。老师的谆谆教诲如同细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在写生中,我们领悟到了老师那种对自然的激情与专注,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二、师古人

  贾老师对古代大师的推崇。一直伴随着教学的始末,从晋、唐、宋、元到明清花鸟画进行梳理和阐释。他说:“几千年的文化不能丢,我们不能丢下传统中的好东西。”老师说:“好好学习前人,你才能点石成金,不学习前人,你什么都不是。不向古人学习,你只能是在黑夜中摸索”,“传统文化中经典的作品,常看常新,二十年前看和现在看都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更早时期看,都有百看不厌的感觉,每次都有新的感受。传统经典的东西具有持久的永恒的魅力,它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凝聚着古人的专注,传统的绘画不仅是笔墨语言、绘画技法上会得到很多启示,更多的是从审美的角度上有所启示。中国古典绘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内在美和审美的高远。如果想在传统绘画内在精神上有更深的领悟,你不看古人经典传统的东西就无从谈起”。

  “中国画临摹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不怕你学的像,就怕你永远像,像前辈、像老师是中国画的必经之路。消化古人、前辈、老师的东西为我所用,前人的经验,对自然的凝练,这些都是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程式是活的不是僵化的,我们要通过理解、消化、吸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大量临摹宋、元时期名家的小品以及许多大师经典的东西,从中汲取了很多养料,补充自己的薄弱环节。

  “不是说谁的作品参加展览了就是标准,现代人的作品还没有经过历史的沉淀,有些也难说经典,还是得从古人那里去找”,在平时的交流中贾老师也不忘谈传统,经常和同学们交流他的心得和体会。当我们在创作中遇到困难而发愁时,他会语重心长的说:“否极泰来”,当有同学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时贾老师会告诫我们:“心存梦想,脚踏实地”,并强调“学院式教育学习系统庞杂,对水粉、水彩、素描以及设计的学习,对个人风格的形成、创造的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影响深远,甚至对一生的创作也影响深远”。我们在贾老师的引领下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绘画之路,也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与发展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不畏艰险者,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壮丽。

  三、创作与实践

  在大量写生之后,我们结合写生素材进行了创作,贾老师在一年的教学中从认识和方法上入手,重视每个学员的人格的培养和思想认识的再提高,通过基础理论学习、传统经典临摹、作品点评、写生指导、创作示范等一系列课程的安排,同学们普遍增强了对中国画及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技”和“道”两方面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创作水平。然而一年来,我始终记得老师说过的话“技法只是形而下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表现的意境和作品的品味”。贾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更深远的是从思想上潜移默化,对个人风格的形成、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以及艺术观的形成方向上影响更大。

  理解老师的精神内涵,应该是我们这一年来获得的最大的财富,因为它是形而上的“道”,从思想高度影响了我们。 贾老师曾办过一个画展,名叫“心香和韵”,在我记忆中非常深刻。香,具有超越有形世界的特点,尤其那淡然的幽香,似有似无,氤氲流荡,正如南田所说:“朱栏白雪夜香浮”,贾老师正是在向观者传达这心灵的芳香,寄托自己的情思。 一年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年中,我们收获颇丰,学习老师远远不够,同学们将会更勤奋、更努力,秉承师教,执着艺术之路,去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黄海燕,女,甘肃天水人,1994年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美术系,2010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花鸟画工作室,作品《荷塘图》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并被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收藏。2014年结业于清华美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王奇寅新水墨专项研修班,现为中国新水墨书画研究会研究员。2016年参加由中国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活动成年组绘画比赛获银奖。2017年作品《竹韵》入选海峡两岸名家交流展。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