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人文 > 乡音乡情
传唱至今的武山秧歌

时间:2011-05-11 07:50:39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武山秧歌,这一土生土长于民间的绚丽山花,以它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内涵、浓郁的风情和生活气息,表达着西部人特有的审美取向,世代传唱到如今。  武山秧歌,是在黄河古文化

武山秧歌,这一土生土长于民间的绚丽山花,以它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内涵、浓郁的风情和生活气息,表达着西部人特有的审美取向,世代传唱到如今。

  武山秧歌,是在黄河古文化区域中形成的渭水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因其质朴的唱腔、通俗的语言、特殊的表演形式而被喻为“元杂剧的活标本”。

20101204104013495.jpg


 

  武山秧歌也叫社火,又叫灯火道场,是集演唱、对白、表演、武术、杂技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

  武山秧歌的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表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民俗学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武山秧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反映了人民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与民间娱乐祭祀活动关系密切。它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民族舞蹈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武山秧歌不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固定模式,而且通过活动本身使其得到不断的开发和提高。

  内容

  武山秧歌相传是古时劳动人民插秧时所唱的歌曲,经千百年民间艺人的锤炼,形式和唱词日臻完美,后演化成以打击乐器或民间小乐器伴奏,并附之于多种内容的表演形式。

  传统的武山秧歌,有白天上街的“马社火”和伴灯火地摊演唱的夜秧歌两种,是专门在每年春节进行的秧歌文化社事活动。一直以来,武山人把会不会唱《粉团》、《转娘家》等小曲作为是不是武山人的资格条件,足见武山人对秧歌的重视程度。
武山秧歌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反映农事生活的《洗衣裳》、《锄棉花》等;民间传说《武松打虎》、《八仙赴会》等;婚姻爱情故事《嫁错郎》、《粉团》等;教化劝学《状元夸官》、《十劝郎》等。将一个个传统习俗、生活场景都浓缩成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人看后终生难忘。

  像秧歌《粉团》中,主人公粉团以一瓜(傻)女子的角色出现而表演找对象的场景。在每一段中都以不同职业的男娃相提,装丑卖乖的粉团在听到自己不满意的对象时,总以各种理由拒绝。如介绍木匠时,她以“喔我不去,去了时,还要叫我连他扯踞改板哩,他来了我去了的,还把人臊死了!”当介绍给她学生时,介绍人说“东街里有个张学生,写的一手好文章,西街里有一个李学生,聪敏又漂亮”时,粉团以“学生我去哩,我两个都愿意,我东街里吃饭西街里睡,哪一个精干我哪一个爱”的精彩口白和表演,语言朴实、活泼,诙谐逗趣,妇孺爱看。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