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人文 > 历史人物
参与公车上书的举人陈协华

时间:2011-08-04 09:39:18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陈协华(—1911),字笠笙,号竹坡,礼辛乡陈庄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常年手不释卷。光绪十一年(1885年)乡试中举,会试没有得中,即任宁夏中卫县教谕,讲

陈协华(—1911),字笠笙,号竹坡,礼辛乡陈庄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常年手不释卷。光绪十一年(1885年)乡试中举,会试没有得中,即任宁夏中卫县教谕,讲授汉字,重躬行实践,为少数民族地区造就了大批回汉人才,因成绩卓著,擢升知县,曾主事于陕西凤翔、长武、旬邑、户县、华阴等县,宣统三年(1911)年病逝于华阴任所。  
    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出兵朝鲜,对日宣战。北洋陆军,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即派北洋大臣李鸿章赴日。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文公布,全民公愤。康有为基于爱国热忱,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一千三百多人,联名向光绪皇帝上书,痛陈民族危亡的严重局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因为东汉实行公举孝廉方正,应选的人都乘公车,所以把赴京会试的举人叫“公车”,这就是清末“戊戌变法”的前奏—公车上书,其中六百零三人在康有为起草的万言书上签名,强烈要求清政府废除《马关条约》,包括陈协华在内的甘肃六十一名举人积极响应签名,签名人数占全国第五位。此后,甘肃七十六名举人又有王汝贤、张思永、陈协华、张廷荐、杨润身、王曜南、彭汝翼等发起组织,李于楷起草的一篇请求废除《马关条约》的呈文,要求光绪帝“罢可危之成约,树不敝之良应”。陈协华与甘谷籍举人安启祯、魏鸿仪、谢敬熙、谢邦彦、李象贤、李浑、李卓、李涛等九人在呈文上签名。此举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青年学生运动。重大的历史事件培养锻炼了陈协华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他在陕西历任枚县知县,勤证廉身,爱民惠士,政简轻刑,官民之间,亲如家人,深为百姓所爱戴,1899年陕西遭受大旱,长武地区饥荒甚为惨苦,他在民众灾难之时,受命长武知县,莅任伊始,深入乡村僻壤,千方百计赈救灾民,与民同甘共苦,在府内以稀粥菜饼充饥,家人前往暂住,难受饥饿煎熬之苦,只好返回故里。由于他施政有方,救活百姓无数,为表其功,朝廷吏部擢升为华阴正堂实授知县,在职数年,政清人和,物阜民安。宣统三年(1911年)在任所逝世后,万民悲痛哀悼,并不远千里护送灵柩往故里安葬,至今其事迹仍在华阴民间广为流传。他善诗能文,著作颇丰,有《竹坡诗集》、《竹坡文集》、《竹坡联语》刊行于世,今已佚失。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