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各街道则发挥“双联”帮扶户多元化的特点,创新工作,采取多样措施,让“双联”户在活动中感受到街道工作人员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
七里墩街道分别在长控、东十里社区和罗玉社区创办了“爱心超市”和“慈善超市”,发放民情联系卡,提供餐饮、家政维修等便民服务的联系方式,努力为“双联” 户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大城街道联系仁和医院对辖区“双联”户和居民进行免费体检、住院130多人次,费用2万元,随后又联系退休医师医院免费给“双联”户发放爱心就诊卡。
秦州区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秦州区委、区政府为农村群众办理的最具体、最直接的惠民实事,工程总投资2202万元,工程建成后将解决关子、藉口、太京3镇41村5681户、2.5万多人和17所学校4440名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
广大农村群众最为关注的路难行、车难通、田难进问题,也是秦州区委、区政府关注最多、投资力量最大的农村问题。通过“三包”责任制,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充分发挥区交通局在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形成了全区上下支持交通、大干快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全区村村通水泥路目前基本覆盖,区域内以国省道为依托、区乡道路为骨架、乡村道路为网络的两纵四横“目字型”农村公路主骨架已经形成,全区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41公里,实现了所有乡镇通油路,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脱贫致富的一次大攻坚。 “双联”帮扶单位通过帮扶措施解决群众发展难题的同时,市、区领导也紧贴教育实践活动,为联系点出谋划策,送去致富举措。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维俊多次前往“双联”行动联系点中梁乡杨家山村和草胡村,调研检查帮扶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情况,并同村干部、群众一道商讨今年的“双联”重点工作和帮扶项目。
杨维俊表示:今年将通过和乡村两级干部凝心聚力、调整结构,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城郊经济,培育壮大果品、劳务和“农家乐”等富民产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抓好帮扶项目特别是农村道路、桥梁、小巷道硬化等项目的实施,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改善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深入开展“培育产业增收年”活动,立足乡情村情,发挥城郊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以苹果、大樱桃为主的果品业,通过对外输出与就地转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农家乐”,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秦州区委副书记、区长何东早在2013年便协调核桃苗木6000多株,为联系点藉口镇高庙村建设核桃园300亩,同时硬化村内巷道3公里。
今年,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他又先后多次前往该村,与当地群众共同探寻制约村庄发展的症结所在,谋划脱贫致富出路。经过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高庙村要在现有栽植核桃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扩大种植规模,促进农业增效。
为了让核桃产业真正成为高庙村的“朝阳产业”,该村今年又新增核桃建园200亩,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同时,何东和天水卷烟厂负责人还前往联系点汪川镇成河村,就“双联”工作开展情况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调研。何东希望天水卷烟厂今后能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不断改善成河村基础设施条件,建立产业园,使当地老百姓能早日致富奔小康。
民间商会参与“双联”行动、街道社区开展多元帮扶、联系领导进行产业支持,仅是秦州区践行群众路线开展“双联”行动的几个剪影。调整种植结构、按照“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种植、赠送春耕物资、积极争取落实项目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一项项帮扶措施的落实,正让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道路变得畅通起来。
(通村水泥路)
工作作风实了
一项项帮扶措施的落实,使“双联”点的群众受益了,也让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更加务实了。
近期以来,在秦州区的一些乡镇的集市上,可以看到区植保站技术人员利用乡镇逢集日,发放宣传技术资料、培训材料等,就小麦“一喷三防”的政策、农药的安全使用、条锈病防治等技术对群众进行现场宣传讲解,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2014年春耕生产以来,秦州区农业局把“双联”行动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科技大讲堂、科技赶集、包村联户指导、农民科技培训及农资打假保春耕“五大行动”,深入宣传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对农资市场进行专项检查,掀起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潮。农业干部在春耕生产期间,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作风上的庸、懒、散问题正在得到改变。
去年,受特大暴洪灾害影响,秦州区东十里工业园区捐资6万元扶持娘娘坝镇张山村修建的3座便民“连心桥”被洪水冲毁,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东十里工业园区管委会遂将灾后重建列成为园区主要帮扶工作之一。园区管委会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转变与群众融不到一起、不了解基层、不懂得群众等不良作风,通过走访调研张山村,对帮扶工作早计划、早安排。3月11日,园区干部将4吨水泥、2吨钢筋租车送到了张山村,用这些水泥、钢材来帮助他们重建便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