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风光(资料图)
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纪实之天水篇陇原“东大门”:转型升级正当时
记者 张建伟 宋振峰 赵建卿
12月17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 天水人很自豪:“羲皇故里”“陇上江南”,大西北之交通要冲,扼守千里陇原的“东大门”……这些“资本”,记者每次到天水采访时,当地人都会骄傲地一再提及。
天水人很尴尬:丰厚的自然馈赠,悠久的历史文化,并没有变现成天水的发展优势。时至今日,天水除秦州区外,其他6县区均属于六盘山区特困片带。
在你追我赶的转型跨越大潮中,天水该如何发展?
从政策中找机遇,在创新中找办法。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天水。一串串令人振奋的数字、一组组展示蓬勃发展的实例、一幅幅美好幸福的新蓝图,仿佛跃动的音符,融汇成激昂的乐章,正在广袤的天水大地上精彩奏响……
天水,正牢牢把握着转型换挡的关键期、跨越发展的黄金期,书写着加速发展的新篇章,将甘肃地理上的“东大门”,变为甘肃开放开发的“东大门”!
转型跨越的立足点
——用足用活政策,突出扩大对外开放导向
和全省的其他市州一样,天水当前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
项目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是促进转型跨越的关键所在。转型跨越必须在项目建设上求得大突破,把“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可问题是,对于欠发达的天水来说,项目从哪里来?
关中—天水经济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一系列叠加的政策,正是天水发展最大的机遇。
天水,是幸运的。
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国家每一次重大战略的实施,都会强有力拉动所在区域发展。
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3个重点区域之一,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使天水作为经济区唯一的陕西省以外的城市,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有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天水多少年来想实施的项目,现在都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办公室副主任裴根福说。
天水,曾经只有一段麦积区通往市区的13公里高速公路,号称“中国最短的高速公路”。如今继宝天高速、天定高速相继竣工后,天水—十堰高速公路已经动工建设。原本在“十二五”争取立项的天水—平凉高速公路,也列入了国家前期高速规划网,明年有望开工。
国家的“设计图”变为自己的“施工图”。天水,成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
“政策红利”可见一斑。从学习理解政策中把方向、寻突破,从潜心挖掘政策中找项目、谋项目,天水开始努力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成发展的“真金白银”。
天水,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大地湾遗址、麦积山石窟等丰厚的文化“家底”,却未能在文化建设上有大的作为。
借助我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东风,天水现在雄心勃勃地建设起中华始祖文化园,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同时,他们还积极申报建设大地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使之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要想使天水成为一方投资的热土,天水决策层认识到,除了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机遇外,还得审时度势,用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这一机遇。
招大引强,借梯登高。天水擦亮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一国家级“金字招牌”,立足自身的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优势,并设法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出击,寻求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关中地区的全面合作。
继武汉的新能源企业、上海的延安药业、陕西的友联制管等10多家企业落户天水后,11月9日,中国制造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上海胜化电缆集团,在天水投资10亿元的特种电缆和电气开关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
这一项目,预计于明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将成为甘肃省最大、最先进的开关设备加工和特种电缆生产企业之一。
为什么能来到天水?公司负责人说:“主要是政府带着感情、带着真情做工作。”
开放度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天水经济强劲发展的新引擎。
转型跨越的方法论
——坚持创新驱动,突出推动转型升级导向既要跨越又要转型,这道必答题怎么解
作为老工业基地,天水不能总是老工业基地,还要成为新型工业化基地。
转型升级,根本动力在科技创新。
“有了新技术,才有新产品,才能占领市场。”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辉说。
天水锻压曾经举步维艰。在对生死存亡的追问中,他们选择了一个新支点——技术。
今年春天,一直由德国公司垄断旋转剪切金属板材四边技术的格局,被天水锻压打破。
由他们自主创新研制成功的多工位数控金属板材自动剪切生产线——俗称“四边剪”,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志着我国从此可以生产轨道交通、汽车船舶等行业所需的高精度金属板材。
“仅这一项技术的突破,就给公司今年新增了2800万元以上的销售收入。”12月初,吴辉告诉记者。
今年,天水锻压在整个行业裁员减薪、市场订单萎缩的形势下,依然产销两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