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天水新时空——天水第一门户网_天水新闻_天水旅游_天水文化_天水名人_麦积山_伏羲庙_羲皇故里_大地湾_水帘洞_大象山_轩辕故里_李白故里
首页
|
百姓生活
|
天水娱乐
|
文学园地
|
天水书画
|
天水人文
|
天水文化
|
图说天水
|
天水交通
|
天水企业
|
天水农牧
|
汽车频道
|
微博
社区
|
天水旅游
|
天水财经
|
天水健康
|
天水教育
|
陇右文摘
|
天水房产
|
天水摄影
|
天水建材
|
天水购物
|
天水城镇
|
特色美食
|
图片
专题直达:
市委书记、市长留言板
社团组织
伏羲文化旅游节
非物质文化
天水微时空
杜甫文化
苏蕙研究
天水网信
扫黑除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水文化
>
三国文化
聚焦历史文化名镇街亭(图文)
时间:2011-01-31 22:32:39 来源:
天水新时空
作者:李新彦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热点导读:
聚焦历史文化名镇街亭 李新彦 一、概况与历史沿革 街亭古镇地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南部,西秦岭北麓小陇山林区东柯河上游,占地面积7000多亩,现有人口约2万多人,属
二、人文自然资源内涵
街亭古镇是经济军事重镇,历史文化名镇,明清风貌古镇,自然景观奇镇,民俗文化大镇。存在六大文化,即炎黄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杜甫文化、明清文化、寺庙宗教及民俗文化,构成了千古街亭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独特性。街亭古镇是陇右的“桥头堡”,中原文化与西域多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与交融,构成了陇右独特的地域文化,街亭是这一文化的源头。
1
、经济军事重镇
街亭古镇东倚关陇,西通羌氐,北环渭水,南连巴蜀,为天水门户,丝绸之路东南段的交通枢纽,古“关陇道”、“陇蜀道”的交通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陇海铁路,
310
国道修通之前,从秦州街亭经党川、利桥、
吴砦或山岔沿“陈仓狭道”进入关中,称“关陇道”,秦汉时峡谷险阻处设有栈道。沿街亭经党川、利桥、两当、凤县至汉中南下成都为“陇蜀道”,是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军事商旅通道。特别是“关陇道”,曾多次发生过重大战事,黄帝部族沿渭水东移进入中原,秦文公“东猎”定都“汧渭之汇”,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还定三秦”,刘秀“数道上陇”西征傀嚣,张郃袭马超,取街亭,北魏孝明帝镇压秦州莫折念生起义军,都利用过这条街亭扼守的重要军事通道。著名的三国街亭阻击战,张郃袭击马超战役,吴璘、吴玠抗金之战都发生在这里。北魏以来延至明清时期,从秦州经街亭上下汉中的驼队马帮络绎不绝,商贸极为发达,秦、陕、晋、豫、蜀等省的商贾云集定居街亭,并设有各省会馆,街亭遂成为陇右经贸重镇,促进了秦州地区进入大西南的经济联系。
2
、历史文化名镇
街亭历史极为悠久,历史上神农炎帝、轩辕黄帝、秦赢非子、秦文公、大达法师赵端甫、诗圣杜甫、王仁裕、左宗棠、冯国瑞等都与街亭有关。海拔
1800
米的神农山,传说是炎帝神农采药尝百草、发明耒耜并率部落祭天的地方,秦汉时就有寺庙、古堡、名居等建筑遗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我国目前第一部明确记载轩辕黄帝诞生于街亭轩辕谷的古代史地著作,影响深远。街亭黄龙山山顶古先民建有黄帝祀庙,出土黄帝彩陶头像及建筑遗存。街亭一带也是先秦祖先的发祥地,秦赢非子被周孝王封在这里牧过战马。秦文公死后葬于街亭东南麦积山一带。
1986
年街亭放马滩出土秦简
460
枚,木板地图创国内和世界制图之最,汉纸将我国造纸发明时间提前了
300
年。街亭在放马滩木板地图中有明确标志。街亭是汉景帝时期上邽县治设置地(《天水县志》),街亭东街文化层
7
—
8
米深处地质队员打井时发现古城垣及护城河遗迹。据陈寿《三国志》、乾隆《甘肃通志》、乾隆《直隶秦州新志》、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三国鼎立图》、陈可畏《街亭考》(《地名知识》
1981
年
4
、
5
期)、吴洁生《诸葛亮首出祁山之役考述—兼论街亭的地理位置》(《社会科学》
1988
年第
4
期)等史料记载以及著名专家的论证,地处渭水之南,紧扼关陇,陇蜀古道咽喉的街亭古镇正是三国古战场街亭阻击战的所在地。街亭和崇福寺曾是唐代名僧赵端甫大达法师的故里及出家母寺。由宰相裴修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的《玄秘塔》碑,为国宝级文物。
2004
年,崇福寺复制此碑立于寺内以饗世人,增补了天水史料空白。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秋七月。杜甫弃官度陇流寓东柯,依存侄杜佐生活了三个多月。诗人在附近山中采药,在“仙人场”晒药,在街亭古镇药铺卖药,在古镇私垫教书,空闲时写下了大量诗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成为光辉灿烂的不朽之作,东柯谷遂与诗圣一起名垂千古,声震宇内。一千多年来民间至今留传着“九股松、八股槐,白水涧滩砚洼台,仙人场、滴水崖,杜甫淹流地,草堂修起来”的民谣,东柯草堂被列为“秦州十景”,与“子美树”、“白水涧”、“砚洼台”、“仙人场”、“子美阁”、“杜夫子书房台子”以及清代古碑等形成了东柯杜甫文化带。
2
/
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踏访天水陇南三国时期古战场遗址(图文)
下一篇:
武山四门 探秘三国庞德故里(图文)
本文热评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天水明德书院第十
1987在他乡滩羊肉
书画名家毛晓春等
腊梅吐蕊迎春到 诗
天水杜甫研究会第
“冬至茶悦·饺宴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12月2日麓宸·云界
谢兰 | 家乡的馓饭
崔礼平加入中华诗
兰州天水百名摄影
与风同来——徐云
徐云峰新书分享会
天水市诗词学会第
省市网盟
合作链接
地区网盟
名人博客
-国家媒体-
----------------
-文化媒体-
----------------
-特色网盟-
----------------
-关中地区-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甘肃网
|
每日甘肃
|
甘肃广电总台
|
天水市
|
天水广电网
|
秦州区
|
武山县
|
秦安县
|
甘谷县
|
麦积区
|
清水县
|
张川县
|
天水市文艺网
|
|
中国甘肃在线
|
一周天水
|
天之水网
|
天水城市在线
|
西北艺术网
|
百度站长
|
|
|
|
|
|
|
|
|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
Copyright ©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