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文化 > 其他文化
武山县石岭下博物部分馆藏品

时间:2018-07-27 09:45:50  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石岭下类型文化彩陶因1924年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西北考察时派助手白万玉在谓河上游武山、甘谷、天水等考察时发现,并被命名为“石岭下类型彩陶”,194

       石岭下类型文化彩陶因1924年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西北考察时派助手白万玉在谓河上游武山、甘谷、天水等考察时发现,并被命名为“石岭下类型彩陶”,1947年北大教授裴文中先生再次到石岭下考察发掘,解放后省文物考古所等单位进行过多次的复查,石岭下类型文化彩陶是马家窑文化的祖型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该馆的成立、标志着石岭下类型文化由保护、研究上升到展示科普等的实质性的意义。

       石岭下彩陶博物馆是由我县青年画家王琦荣先生发起创立的首家关于石岭下文化彩陶收藏展览的博物馆,馆内藏品500多件,主要以石岭下类型彩陶为主,同时展出的还有仰韶文化到石岭下、马家窑、马厂、半山再到齐家和沙井不同时期彩陶,呈现出了彩陶发展的完整体系。彩陶博物馆的建成,对中国史前文化的研究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对保存和研究整理石岭下文化遗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石岭下文化彩陶发现于1924年,是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西北田野考察时派助手白万玉在渭河上游武山县城关镇石岭下村首次发现。1947年北大裴文中教授再次进行了考察,并命名为“石岭下类型”。195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工作队进行了试掘,发现石岭下文化的地层关系在马家窑文化地层之下,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地层的上层,存在着一种独立的文化层特征,和其它地区的仰韶文化晚期各类型有着明显的区别,从而由仰韶文化中分离出来,形成自身的文化特征,并再次命名为“石岭下文化”。1962年甘肃省博物馆进行过复查确认该文化层。经碳十四测定距今六千年左右,主要分布在渭河上游、葫芦河、西汉水、洮河流域等,其中心区域在天水武山一带。彩陶的陶质以砖红色为多,也有橙黄色,彩陶的器型多以喇叭口、圆腹平底罐,平卷唇长颈瓶、大口罐、以及盆、碗、尖底瓶、夹砂陶等,彩陶多深灰、红色绘制,也有黑色,还有少量白色,彩陶花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为杏圆形,两边为斜向弧形三角纹构成的变体鸟纹,其中石岭下彩陶最具特色的是鲵鱼纹和鸟纹变化的纹样,天上飞的鸟与水中游的鱼连在一起,这种大胆的构思和巧妙的造型具有较高的图案艺术特点,以明快流动的线条由简朴变为精细,形成清丽雅致的艺术风格,孕育出了之后马家窑文化的各种绘画纹饰,被考古界认为是马家窑文化的祖型,也是我国史前彩陶文化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

       石岭下文化彩陶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的鲵鱼纹多以写实的方式出现,到了中期有了较大的变形和加工,将足添加成九条,这显然是有意绘制的。到了中后期,将两条变形弯曲的鲵鱼纹左右对称地组合在一起,而头部则简化甚至省略,这种简化成月牙状的符号和后来甲骨文中“龙”的字形十分相似,鸟纹简化的符号也和甲骨文中“雀”和“凰”字相似,被学界认为是早期“龙凤”的雏形。

       石岭下彩陶博物馆地处石岭下文化的发掘命名地武山县城关镇石岭下村附近,是由画家收藏家王琦荣先生发起创立的关于国内石岭下文化彩陶的首家博物馆,该馆建筑总面积共1400平方米,六层。现展区使用面积为第一、二、三层, 一楼为多功能展示大厅,包括彩陶场景复原区、学术报告区、工艺品展示销售区。二楼为主展馆区,内部全部使用专用展柜。展线总长38米,同时配有6个专业个体展柜,以及石岭下遗址沙盘(10平方米)一个。三楼为办公区和仓库。面积总计为600平方米。现有藏品600多件,现展出300多件,主要以彩陶为主,此博物馆的建成,填补了石岭下文化彩陶没有博物馆的空白,对中国史前文化的研究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对保存和研究整理石岭下文化遗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地址:武山县南滨河路2号桥西侧(建国超市向西100米,红峪河旁)联系电话:13099253395,0938—3422819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