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文化 > 其他文化
吴砦:我重走近你身旁(图文)

时间:2014-08-23 21:40:49  来源:天水新时空  作者:王钰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吴砦:我重走近你身旁——吴砦采风小记王 钰   汪成保先生与我是多年的朋友,也是文友。8月8日下午他打电话约我明天去吴砦拍照采风,我搞摄影是近年迷

  1998年开通了310国道,才有了一条宽敞的柏油公路,可惜我已调了,再也没有走过这条道了。

  这条路啊,开通了多少人的梦想,开通了多少年轮的风雨烟云“隧道”。坐上大巴凭窗而望,心情格外有一种说不上的酸楚,尤其车外左手是一条盘曲弯拐的火车道,一列红白相间的客车风疾似的正穿洞而过,使人更想起当年登那辆慢车拥挤不堪的情景,想起慢车的车厢里大都是这一带沿途的农民,拖上大包小包,已无处下脚的空间,吵吵嚷嚷,相互指责咒骂之声,使人心烦意乱,污浊灼灼的空气让人想发呕。一会列车员与乘警吆么喝四让路要查票,由于拥挤一些农民想躲也来不及,手里只有站台票,被人家训斥指责,甚至狠狠地揍一拳,或脸上甩上一巴掌了事……

  一声声长笛,穿过黑黑的涵洞,又是一个个小站,上者拥挤不让,下者下不来,一声哨响,一面小旗摇晃,火车要启动了,上不了的背着大包提着小包,站在那里一脸茫然无奈的望着车走了,走了……

  这就是我当年下乡的情景,这就是那个时代农民出行的写照。当年我不知“东岔”究竟有多远?具体有多少公里?也不知慢车沿渭河穿过了多少个黑洞洞的隧道,但只知哪是一块甘肃的东大门,一块交通落后的大山深壑之处,一块派干部无人愿意去的乡镇。

  “穿过历史烟云隧洞”

  东岔,吴砦,何为“东岔”?何为“吴砦”,当年下乡只知道“东岔”不知“吴砦”。为什么叫“岔”?只知它是地名,或者理解为山山岔岔,沟沟壑壑。岔山、岔水、岔路、岔人,“岔”是怪怪的、陌生的。天水人有句土语,将陌生人成为“岔人”,人也是“岔”的,山也是“岔的”,是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之“岔人”,是没见过世面的“山里人”。有人轻视,有人看不起的“神农架”人。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