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文化 > 其他文化
秦州古巷系列之四:石家巷(图文)

时间:2011-08-03 01:35:39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秦州古巷系列之四  石家巷  #FormatImgID_0#  石家巷是秦州众多古巷道中以名人姓氏命名的巷道之一。它位于秦州西关双桥口东南,为清代四川道台石作瑞的故居。  

  秦州古巷系列之四

  石家巷

  #FormatImgID_0#

  石家巷是秦州众多古巷道中以名人姓氏命名的巷道之一。它位于秦州西关双桥口东南,为清代四川道台石作瑞的故居。

  石作瑞,秦州人,生卒年月不详。据秦州著名学者王耀先生研究,其大约生活在清乾隆初年(1737年)至嘉庆十二年(1807年)之间。祖居秦州区关子镇东南朱槽沟村,世代为农,耕读传家。后其先祖移居秦州城西关,以斗行(经营粮食)为业,相继为朝廷代筹粮饷军需,遂实家业。石作瑞自小生活在儒商家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九岁能诗,诗常有精粹之句,人视其为奇才,后被朝廷委以四川任知县。初任川北清溪且令;后任彭县县令。由于其为官时能“以民为本,处置民事得当”,加之“能按军需积极筹措粮款”,于乾隆十四年(1788年)擢升永宁道道台。后平西康廓尔喀叛乱,朝廷赐“顶戴花翎”。不久遂升为四川建昌道道台。乾隆六十年(1795年),达州(今达县)又生变乱,乾隆分派石作瑞总管军需。他刻苦勤劳,“在任上督察防守器械,储备粮草。并兼安抚收容难民,为稳定社会秩序尽力做事”。故此朝廷授以按察使衔。后蒙不白之冤,查之无过,官复原职,调任赞参军营,协助军务。后任永宁道道台。朝廷念其功德,曾赏金五十两。他悉数捐献桑梓,以作天水伏羲庙修缮之资。

  相传石作瑞为乾隆义子。其子石钧勒嘉庆十二年为石作瑞曾立墓碑,其文曰:“大清诰授通仪大夫,历任四川永宁、建昌、川北道兵备道加按察使衔,石作瑞墓”。石作瑞清廉为官,勤劳刻苦为政,曾有德于蜀地人民。后因积劳成疾,逝世于官邸,享年70余岁,后葬于秦州城西南赤峪河畔。

  

  石作瑞故居

  其故居共七座院落(七号院落已被拆除),为北斗七星布局。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为清代早期建筑。今为“省级文物保护院落”。七座院落排列于巷道东西两侧,每院以封闭式独成小院。五号院以“伏羲九宫八卦”图形制构建。全院东西南北以四面房合围形成四合院。东西房均为明三暗五结构,南北厢房均为明三暗二结构,四大角又设四角门。四面房加四角门有“四面八方”之寓,八个方位再加上一个中心(后院)即为“八卦九宫”之意。六号院正庭屋顶曾饰“伏羲八卦太极图”(此物已失)。其巷后设莲池半亩,有“阴阳和谐,吉庆有余”之意。

  石家巷故居木雕,其艺术价值堪称秦州“民间木雕工艺美术馆”。其窗棂、檐下木雕、雀替、隔扇门、檐下木柱等处木雕工艺精美,图案花饰品种繁多。有花卉、羚毛、雀鸟等,木雕为留存至今的秦州古民居中的一绝。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