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文化 > 大地湾文化
秦安人文历史(图文)

时间:2010-12-27 23:33:26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秦安,古称成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人类始祖“两皇”(伏羲、女娲)故里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堪称世


  汉代以前,女娲庙在陇城镇以北的龙泉山上。清代乾隆初年,龙泉山崩,女娲庙移建在陇城东门内。以后,由于环境不断变化,女娲庙不断移建。“文革”中,女娲庙被毁无存。1989年陇城民众集资在陇城南门内原址重建。新建的女娲庙,古色古香,气势雄伟,是陇城最为壮观的砖木结构仿古建筑,占地160平方米。庙门口处还立有“娲皇故里”的石碑。
  
七、兴国寺
  在秦安县城北街,有一组风格古朴,造型奇特,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这就是著名的秦安兴国寺。相传始建于唐代。著名的僧人玄奘沿“丝绸之路”去“西天”取经,故建有寺庙,专供来往僧人憩息。到元代至顺年间(1330—1332),初具规模,明代时列为“秦安八景”之一。嘉靖年中丞邑人胡缵宗题其寺额“兴国寺”,又书“般(音拨bo)若”二字于大雄宝殿门。
  
兴国寺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刹。整个寺庙,殿宇雄壮,佛像森严,建造奇巧,堪称“秦城古迹奇观”。兴国寺经过600多年的历史变迁,现在,寺内的其他建筑大都早已毁坏,保存较为完好的只有山门、钟楼、鼓楼和主体建筑大雄宝殿4大部分。兴国寺的大雄宝殿,整体雄浑谐调,轮廓稳定秀美。虽经历代剥落而多次修缮,但它的框架结构和建筑风格仍保持了元代的建筑特征。它是甘肃省范围内时代早,保存较好的木质结构建筑之一,是研究元代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兴国寺于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六年,被国务院定为天水市继麦山、大地湾之后的第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甘肃东部地区古建筑中唯一一处国保单位。一九九九年,在国家文物局的帮助下该寺进行了大面积整修,目前,兴国寺崭新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八、西番寺
  在秦安县陇城镇的积麦崖的半山坡上,依照山坡的自然地形,错落有致地建造着一组古朴典雅、规模宏大的庙宇群,这就是名扬陕甘两省的西番寺。
  西番寺,原名无忧寺。始建于战国时期。至唐代时,尉迟敬德重建。南宋后,金元兵南下,西番寺庙宇全部毁坏。明洪武十八年(1385)又重建。“文革”中,西番寺的整个庙宇被毁。1987年陇城民众自筹资金,献工献料,对西番寺陆续进行了修复。
  西番寺每逢古历三月十九日举办盛大的庙会,陕甘两省游客,络绎不绝,云集陇城,或举行祭祀活动,或进行商品交易,热闹非凡。
  
九、可泉寺
  
可泉寺座落于距县城1.5公里的南山脚下,其建筑群年代可上溯到秦汉乃至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的上古时期,至宋元以前初具规模,明清两代虽经战争破坏,然屡毁屡建,规模不减,可泉寺为明代著各学者胡(zuǎn)宗幼年读书之所在,他晚年辞官又寓居于此,著书立说,胡缵宗纪念馆,是近年来胡氏后裔及民间集资修建的一处建筑。纪念馆占地1000平方米,现已建成馆址3座十一间,陈列有关胡缵宗著作,书法、书稿、匾额楹联,图像遗物等。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