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书画 > 书画名家
方寸之间显精神——王瑞生

时间:2011-08-18 13:35:18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方寸之间显精神——王瑞生 采访王瑞生先生时,市电视台某栏目组正为他做专访。在古意犹存的连家巷内,看王先生端坐于一把木椅上,对着摄影机,娓娓讲述天水西关
方寸之间显精神
——王瑞生
 
 
采访王瑞生先生时,市电视台某栏目组正为他做专访。在古意犹存的连家巷内,看王先生端坐于一把木椅上,对着摄影机,娓娓讲述天水西关张氏的历史掌故,几条老巷道的沿革变迁,及自己所住连家巷的前尘往事,恍然觉得,在这位面容清癯、须发染霜、神色自若的老人身上,浓厚悠远的天水历史文化气息正丝丝缕缕地飘散开来。
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王瑞生,博闻善记的他曾因在十余岁时为笃信佛教的文盲母亲书写下听到的深奥难懂的大段经文而被众人交口称奇,也引起了晚清拔贡、我省著名古汉语、古文字学家张曦(字云石)教授的注意,也由此开始了二人长达数十载的师生缘。爱才识才的张云石先生悉心为他传授毕生所学,为给他提供方便还规定没有时间限制,随到随学,有时讲得兴浓,夜色已深,便留他住下。虽然没有机会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然而名师的谆谆教诲却足以令王瑞生享用一生。至今他还能将《岳阳楼记》倒背如流,扎实的古汉语功底为他今后从事篆刻、书画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除跟张老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外,兴趣广泛的王瑞生还师从画家张筱辰学习书画。而他与篆刻结缘却是在“文革”期间。1972年,全市(地区)举办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活动,王瑞生被抽调去帮忙,尽管他画的毛主席像曾在游行的队伍中引起轰动,但没有创作激情的千篇一律让他很是苦闷。充裕的空闲时间里,他放下写标语、画标准像的笔,拿起小刀,开始琢磨练习篆刻。在狭小的空间里创作出饱含精神意韵的作品,这令王瑞生感到吃惊和着迷。“文革”期间,性格耿直的他曾被揪斗,遭受迫害,腰椎被打伤至今无法直起身子,受伤后他被迫偷着写写画画,这个硬汉子内心感到无法忍受,一咬牙干脆放弃书画,专心研习篆刻。
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何晓峰曾为他指点各种刀法技巧,并推荐兰州名家丁希农为他指导,他还有幸得到国内篆刻名家史宝鉴先生的悉心指教,令他领悟到篆刻艺术的真谛所在。
几十年来,他从秦汉玺印入手,参以诏版、封泥、钟鼎等,又遍采明清诸家之长,所作力避怪诞,浑朴苍劲而不失秀畅。作品曾多次入选我省书法篆刻展览,获1991年全国首届现代篆刻艺术大展优秀奖,并发表于多种报刊。《20世纪中日书画名匠集》这样评价他的作品:“其篆刻在注重实际功用之上又进一步拓宽了边款艺术的疆界,刊大篇诗文于印周,其刀法跌宕,极富音乐感。与印文之大雅平正相映成趣,可谓独到之境也。”
除书、画、印外,王瑞生还擅长木雕、考古,著有《明清画家印鉴正误》、《关于<中国瓦当一书>释误》等文,又兼工音律、诗词及古文字考证。现为世界书画家协会会员、省书协会员、兰州聚文社理事、兰山印社社员、市书画院特邀书画师。
这几年来,年近七旬的王瑞生觉得自己的视力愈发不济了,罹患白内障的右眼几近失明。篆刻创作只能凭左眼的微弱视力和手中的感觉摸索着进行。日前,他为自己刻下一方印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的边款,既是磨练技艺,又是激励自己。除完成考古方面的几篇论文稿之外,还为自己制定下完整通读《二十四史》的任务,力求在自己有生之年清晰地留下中国历史进程的概念。他说,目前正逢盛世,而遍阅史籍,历朝历代未曾给人这样的感觉,故此有必要在读史中进行对比、感知。
而对自己钟爱一生的篆刻,他仍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苦苦寻求突破,对传统浸淫愈久,便愈加难以跳出束缚,对新的东西内心深处仍难以接受,他说,或许,正是因了这矛盾的存在,自己才能有不断提升的动力和信心。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