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慕鸿书社
吴前琪【全国书法名家走进天水作品展播】

时间:2016-10-13 16:24:01  来源:天水新时空  作者:老三界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吴前琪,字逸石,1962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早年师从江南名宿刘墨村(1915--1996北京人,启功、高二适弟子),后进

展播.jpg

  吴前琪,字逸石,1962年生,斋号省止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马鞍山市书协副主席,马鞍山开明画院副院长,马鞍山太白书画院特聘专职画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河北美院特聘教授,慕鸿书社社员,旅京职业书法家。早年师从江南名宿刘墨村(启功.高二适弟子),后进修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第九期研修班及第四期专向研修班;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研究生课程班。書法作品曾三次入围中国书法兰亭奖,十三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重大展览,并获第二届兰亭奖艺术提名奖、第九届全国书展提名奖、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二等奖。两次荣获马鞍山市政府太白文艺奖,并被授予马鞍山市“首届全马书法大展”杰出成就奖。书法作品被多家文博单位购藏。

 吴前琪作品

~~~~~~~~~~~~~~~~~~~~~~~~~~~~~~~~~~~~~~~~~~~~~

体古法之功  具时法之新
——吴前琪书法漫谈
袁诚


  
吴前琪是近来在书坛崛起的一位实力派青年书法家。近几年来,他持续地在各类“国展”中获奖、入展,已引起圈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作为他的朋友和同道,我们在分享他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在梳理、关注着他的书法艺术成长之路。
  吴前琪是一个在传统经典上真正下过功夫并有着厚实基础的书法家。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数十年间,前琪他好俱除,每天固执地面对着经典法帖,日复一日,几乎把自己逼到了孤寂的境地,俨然成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书法殉道者。特别是在对唐楷和魏碑的临习上,进进出出,显示了超人的定力,也为他的书法艺术之路做了充分的储备。我们看他的作品中那些精到的点画、熟练的笔法、准确的结字,便可窥一二。吴前琪不仅注意对经典的继承,更注重对经典的演绎。在研习中,他有意将一种或几种法帖进行信息整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符号去对经典进行新的诠释。他更注意书法的时代性和审美的现代性,打破平衡,走出中和,特别是在坚实的用笔功夫的支撑下,在自然书写的过程中所生发出的结构的变化、墨色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他的作品既深含传统意韵,又富有时代气息。
  在书法艺术上,吴前琪将行草和楷书作为主要目标追求。其行草书以魏晋风韵为基调,揉合宋明以及唐人的形质姿态,间有激情发挥,更呈自由状态,驾轻就熟,洋溢着的是一种轻松的艺术精神。其楷书走的是唐楷和魏碑融合之路,通过用笔和结字的一些突破,以期走出一条“激活唐楷”的新路。行草和楷书是两个各自独立又互为表里的书法门类,它们共同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技术难度和技巧深度,也代表着中国书法的艺理高度。中国的书法是离不开技术支撑的。技巧的积累和掌握不仅决定着书法的文野之分,决定着一个人的书法之路的远近,也决定着当代书法艺术的现在和未来,前琪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当代书法确实存在着造形取代笔法的空心化倾向,但深入经典、回归传统已成为当代书法的主流价值取向,而吴前琪正是这其中的一位。
  有趣的是,吴前琪的自身外在状态和他在书法艺术上的表现呈现着明显的矛盾。他为人朴实,衣着举止甚至有点土、有点木,但在书法上,他追求时尚,直面现代,勇于做各种表现性的探索。生活中,他谦和谨敛,甚至不起眼,被他人忽视,但他的作品里,大开大合,常常出人意料地挑起矛盾,放开笔势,在书写的对抗中宣泄自己,张扬个性。他给人的印象是老实本分,但在从事书法创作时,却有着极佳的作品意识和形式观念,拼接、色纸搭配、块面组合、印章点缀等手段无不采用,这使他的作品更为丰富饱满。
  吴前琪在书法艺术上不仅是个践行者,还是个明白人。他深知作为当代艺术,理念有时比功夫更重要,而具有现代意识更是当代书法家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只有既深研传统,又关注当代,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把握未来。面对近几年不断得到的鲜花和喝彩,吴前琪总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断地自省,不断地自警,从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水平和状态。特别是面对一批批70后、80后书法家的崛起,更感到了新的挑战和压力。他也正在思考着、调整着自己书法的未来。比如如何用心性统率手性、笔性和墨性,使技巧和心性互为表里,以期使线条更为绵厚、结字更为活脱、作品更为真率。又比如,如何在必然中期遇偶然,在过程中拥有邂逅。因为高超的书法艺术恰是常常蕴含着种种不期而至的、不可复得的笔墨形式和语言符号的。吴前琪在努力,我们对此充满着期待。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

■  省止庐随笔
( 二 )     

                  
  读帖在心 记帖在手 古人有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或有“三到”读书法,即“眼到、口到、手到”。惟有这样读书才能效率高,理解深,记得牢。对于学习和研究书法的人来说,读帖亦应有“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常听到有书法爱好者说:自己不常临帖,但经常读帖。很多名家和书本上也说读比临更重要。但事实是很多人读帖往往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上,或如幼儿背唐诗,并不能真正深入理解法贴的精妙与内涵。即使读懂了,也记不住。我的老师刘墨村晚年曾感慨地对我说:“帖,光看不行,必须得用手去摸!”当今世界生活节奏快,事业压力大,很多人想找到学书捷径,但不临帖是万万行不通的。读帖而不临帖,手没到,心也不可能到,惟有手到了,心才能真正的到。人的手其实也是有记忆的, 颜真卿写祭侄稿,心不在书,而手自成之,可以为证。惟有手做到了,才能记得牢靠,并运用于创作;惟有手做熟了,才能心手合一,心手无间,物我两忘,“无意于佳乃佳耳”。
  孙过庭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心不厌精,手不忘熟”,真经也。

  
 ■   省止庐随笔
(三)


                                                            
    有人说,书法就是写字。我说,书法绝对不是写字!书法是以写字为载体的一种艺术。如果写字就是书法,那么全天下的人就都是书法家了!
  有人说,书法是艺术,不是写字。我说,写字,乃至写得一手好字,未必就是书法,但书法必须写字。这是书法的底线。如果不写字,那还能叫书法吗?
  有人说,书法是造型艺术。我说,书法如果只是造型,那就不能算是高境界的书法。造型只是书法最低层次中的一个局部。
  有人说,书法是视觉艺术。我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欣赏书法当然需要通过视觉,但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灵去感受。
  有人说,书法是抽象艺术。我说,书法既不抽象,也不具象,而是大象无形,无象而无不象。
  有人说,那你认为书法是什么?什么是书法呢?我说,书法是包罗万象,融通万理的哲理艺术,是艺术中的哲学,哲学化的艺术。一切科学原理,生活经验,一切事物,一切精神,一切情感,皆可为书法所用。亦皆可由书法而阐发。书法是以至简的笔墨,而臻于至深、至大、至高、至繁、至微、至幽、至动、至静、至情、至性、至真、至善、至美、至纯之境界的一种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艺术。书法是无声的乐、无形的画、无限的理、无边的情……

( 吴前琪 )

~~~~~~~~~~~~~~~~~~~~~~~~~~~~~~~~~~~~~~~~~~~~~~~~~~~~~~~

 

 

 点击文字进入专题页面

 

0CAX9HJOR.jpg

关注天水新时空微信平台,随时随地接收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