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晖 一九六七年生,甘肃武山人。爱好诗词、书画、音乐、戏曲,寄情翰墨。在西安部队多年,聆听刘自椟、卫俊秀、陈泽秦、傳嘉仪等前辈教诲,崇尚经典,五体兼修。二00五年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全国首届优秀中青年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员。亲受欧阳中石、沈鹏、周志高、郑晓华、丛文俊、张旭光等老师的指导。获“优秀创作二十佳”称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慕鸿书法研究社成员,《书画名家报》编审,北京燕山诗社创作部部长,甘肃省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水书法院院长。
作品获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暨“迎澳门回归”全国书法大赛行书二等奖、二00六年全国书画精品展楷书一等奖、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全国书画展小楷金奖。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草书)、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楷书)、建党八十周年“翰墨颂辉煌书法大展”(自作诗行书)、首届“敦煌杯”国际书法篆刻展(小楷)、“高恒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魏碑)、中国书协美协全国书画小品展(小楷)、中国书协美协全国少数民族第七届体育运动会美术书法作品展(自作诗魏碑)、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全国“龙、福、喜”榜书邀请展(楷、行、草);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小楷)、西冷印社首届扇面展入展(小楷)、西冷印社首届手卷展入选(行书)、全国实力派青年书家十六人作品展(楷、行、草)、甘肃省首届“张芝奖”书法大展、甘肃省第二届“张芝创作奖”书法大展、甘肃省书画名家邀请展,甘肃省优秀青年书家提名展。
书法作品、论文、学书感言、诗歌等散见于《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文化艺术报》、《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报》、《解放军文艺》、《人民军队报》、《人民武警报》、《陕西日报》等报刊。书法入编《中国书法家选集》、《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中国当代文人书画精品集》、《敦煌风》等多部辞书。出版《刘晖书法作品集》、《刘晖书法册页》、《刘晖小楷长卷》等。在全国各省市举办个展及联展三十余次。作品被国内外相关艺木团体及友人收藏。
刘晖书法作品
~~~~~~~~~~~~~~~~~~~~~~~~~~~~~~~~~~~~~~~~~~~~~~~~~~~~~~~~~~~~~~~~~~~~~~~~~~~~~
刘晖书法一瞥
张瑞田
我喜欢刘晖的书法。其楷书、草书,均能体现当代书法创作的水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时,与刘晖相识,当时,他的作品屡屡入选全国重要书法展览,在西北已经有些名气。刘晖小我近十岁,字却老道。到北京晤面,还是谈书法。刘晖才气横溢,尤其是楷书和草书,叙述着他多彩的人生,刚健而婀娜,潇洒奔放。
总想对刘晖的书法谈点感想,由于彼此的距离遥远,没有机会与他细致地谈谈书法,自然会影响对他艺术创作能力的判断。好在我们有一段同窗岁月,依靠旧年的记忆,还是能够看到他的书法轮廓。在古意盎然的甘肃,刘晖的心侵入远古的岁月,在驳杂、漫漶的拓本上,生命激情会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西北的风景、碑帖,宣纸、毛笔,一系列文化细节,占据了刘晖生活空间。在浮躁的北京,我想,有西北为背景,一笔笔临习古人的字迹,该是一种什么状态。这个问题,刘晖的内心会有答案。
不止一次看刘晖临帖写字。他的一招一式,也是富含激情。表面看,刘晖有点羸弱,一旦挥毫,神态举止洋溢起一股英气。写字也如此,他的草书几乎就是刘晖人格化的表现,整饬、硬朗,淋漓、奔放,有视觉强度,也有笔墨趣味。刘晖的楷书有文化内涵,第一,刘晖的楷书节奏感强烈,在起伏间,可以感受到一位书法家的生命呼吸;第二,刘晖驾驭笔墨的高超能力,使他的笔调具有诗的意境。艺术创作强调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沉入,缺乏人生体验,笔墨会流于空洞和肤浅。书法创作有自己的美学特征,对生活的要求不直接,也不具体。但是,这不等于说书法家可以无视生活积累,甚至没有社会担当。写字不是书法创作的最后目标,所谓的“功夫在诗外”,所传达的正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属性。
在刘晖的书法创作中,坚韧的性格,开放的胸襟,乐观的态度,影响着他在传统文化中的沉潜。或气势开张,或含蓄内敛;或低吟浅唱,或高歌奔放,勾勒着刘晖对书法艺术的真实理解和执著探索。
与刘晖闲聊,我发现,对书法艺术的艺术化理解,与书法学习是同步的。因此,在刘晖的书法创作中,我们感受到他的激情和对现实的紧密联系,提升了他的感受和表达。刘晖对二王、唐人写经情有独钟,他即思考二王的楷书,也不断在二王的草书中深入开掘,并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草书作品气息畅达,结字舒展,生命的情感与线条的灵动相融,别具体貌。读刘晖的字,有一种精神的震撼。刘晖的字喜取纵势,中锋主导,行笔自然。他不去精雕细刻,却注重意趣的捕捉和神采的提练。康有在评价张裕釗书法时曾说:“吾得其书,审其落墨运笔,中笔必折,外墨必连,转必提顿,以方为圆,落必含蓄,以圆为方,故为锐笔而实留,故为涨墨而实洁,乃大悟笔法。”康有为所谈的是北碑楷体,其实,他的论述,也适合我们对草书的认知。
在中国人民大学上学期间,很多专家教授对刘晖的书法评价很高。记得郑晓华教授在《刘晖书法作品集》序言中写道,刘晖的楷书出于魏晋,笔势开张,点画灵动,结体跳宕,率意多趣,字里行间充溢着秀润之气。其大草笔势开合,团团锦绣,气势连绵,神釆飞扬,风格很纯正。真是很难想象,这样的作品出自一个西北小县城的作者之手,或者说在西北天水武山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城,有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培育出这样有历史厚度的书法作者。
后来才知道刘晖曾有过当兵的历史,经历过军营激情岁月的历练。在西安八年期间,拜访书法名家,理论实践并进,书法五体兼修。无论那种书体,也不论巨幅榜书或绳头小字,信手拈来,表现不俗。他以训练有序的传统功演绎着具有现代文人审美特性的奏鸣曲。
艺术是没有终点的,我确信,在西北坎坷的生活里,凭着他的天赋和执着,加之对诗词,音乐,戏曲,小品等姊妹艺术的广泛涉猎及正直,质朴,率真的品格,相信刘晖还有下一次的胜利。既然自己有了那么多的正负积累,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自然会提高。
(作者系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当代作家、书法评论家、书法家)
~~~~~~~~~~~~~~~~~~~~~~~~~~~~~~~~~~~~~~~~~~~~~~~~~~~~~~